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经济学著作

劳伦斯-克莱因像

    凯恩斯的革命    劳伦斯-克莱因(1920~2013)年    发表于1947年    犹太裔美籍经济学家

    1980年该作者在经济计量学理论创建及模型建立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为当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书把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为数学形式。其后该作者又最先把凯恩斯理论与经济计量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对以后的美国和其他的国家,建立的宏观计量模型都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该作者自己都说;本书把凯恩斯的理论视为革命的学说,是因为他所提出的理论上的结论和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民主发展时期,所流行的那一些经济学家们的思想是截然不同。那么,该书的主导思想就是想说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之所以被称之为“革命”,其实质就是指思想上的革命,而不是政府的经济政策的革命。该作者在详细考察了凯恩斯本人的经济思想发展与变化的全部历史过程,并且将凯恩斯的理论与“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以及早期与凯恩斯有类似见解的革命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一整套的有效需求理论,亦即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理论。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一百多年以前的经济学界还很少有人谈及经济学中还有宏观和微观之分。而在今天,经济学家们在谈起那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学时,都是显得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这个问题像是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的之分那样,一目了然,也无须辩论,是被历史事实所证明的。但是,任何事物,任何理论,任何提法总是需要有一个前题的。

    在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一篇《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的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本叫《通论》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一本曾引起经济学界轰动的,了不起的,甚至影响今后世界的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本著作。凯恩斯在撰写该著作的时候,曾给他的好朋友,戏剧学家萧伯纳的信中颇为自负地说;我也许会对世界上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方法将发生一场革命。该书一经出版,确实引起一时的轰动,被经济学界一致公认为是一场经济学的革命。

    我们也都知道,所谓的凯恩斯革命,是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为时代背景,创建了他的以需求管理为中心思想的政府干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在经济领域变革中的作用等,对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凯恩斯摈弃了传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那只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他坚决主张,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紧急干预和调整。其次是他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家萨伊的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并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严重的破坏性。他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向的“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结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他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需求原理及三大心理定律。他还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以区别于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家庭之经济行为的微观分析。再其次他摈弃了传统的健全的财政原则,主张膨胀性财政政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和举债支出。

    不可否认,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经济危机,减少了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得西方世界的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左右的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当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膨胀性经济政策的后果也带来了上一世纪的“70年代的滞胀”,使凯恩斯主义不得不退出西方的“官方经济学”的宝座,让位于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即便如此,在各国实施经济政策中,仍然能看到浓厚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色彩。

    凯恩斯认为,经济学家最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解决就业,二是如何在就业中配置资源。他也认为向富人征税再救济给穷人,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富人的钱越多,储蓄的钱就越多,而征收税后,储蓄就会减少,再去救济给穷人,使之用于消费,把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转用于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实现充分的就业。

    凯恩斯也反对一味的“节俭”,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认为,储蓄,节俭是美德,极力去宣传消费也是善举,是刺激经济的良策。他还例举出一个动物界的行为说,蜜蜂社会由于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而繁荣,又由于节俭而衰落,以此来说明节俭对社会的不利。

    凯恩斯在经济危机期间,所出现的严重的失业状况,提出了“充分就业”的概念。所谓的充分就业,就是在一个具体工资水平上,人人有事做。他把失业归纳为三种;一种是,由于专门劳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的叫“摩擦性失业”,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现有的工作不喜欢而情愿呆在家里,不愿去工作,那叫“自愿性失业”,还有一种是由于在现行工资水平上,人们愿意工作而得不到工作,那叫“非自愿性失业”。当然了,摩擦性失业可以通过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迅速调整就业。那自愿性失业则是劳动队伍自身的选择,所以这两类人不算是真正的失业。因此,只要真正解决好了非自愿性失业的问题,才能说是真正地解决好了充分就业。

    该书结束了,我也从该作者所主张以不均的分配来提高资本的积累,因为财富分配的不均是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妨碍财富真正增长的原因中走了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经济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