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拥抱自由,成为自己。

很久很久不曾有这样的感觉,想要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喜欢她的叙事风格,喜欢她细腻的描写,在读完故事第一章第一节开始,我就知道,我喜欢她,就像当年喜欢《穆斯林的葬礼》《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一样,一个极端的人生故事,是我不曾知道的一个奇异世界。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深,从“安家”里的房四井可以看到;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可以看到;从“花乐颂”里的樊胜美可以看到,还有我们的主人公塔拉身上可以看到……

从年初看的电影“误杀”开始,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家庭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无论后来的教育如何的成功,都无法修正他内心深处,父母对他的影响,父母的行为,是决定孩子的心智是否健康第一要素,讨厌那些觉得带孩子是件很简单的事的人,如若你是一个非常自我不愿改变的人,强烈的建议你不要有小孩,因为那个没法选择自己父母的孩子,是可怜的。

好像扯得有些远,我们回到主题吧。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人们只看到了她的与众不同,只有她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在一个只有父亲思想与声音的家庭生活了17年后,开启了一场重塑自我的涅槃之旅,虽然困难重重,但庆幸的是她飞向了自己的山,然而其间的怯懦、崩溃、自我怀疑,旁人无法感同身受,正如塔拉说的,“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

文中有两处特别的触动我,一处是塔拉刚到杨伯翰大学时,因为自己家庭教育得原因,让她显得格格不入,“我允许自己不可爱,但不是给人当绿叶”不盲目的改变自己,懂的自己的不一样,这是让人欢喜的;
另一处,我认为是本书的高光篇章——卖花女。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她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伯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即使世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定是金子。
因为是金子,所以被克里博士看到、被斯坦伯格教授看到,然后被世人所知道,再然后触动了世人、惊艳了世人。

这本书真正引发我思考的是,我们都曾或是正在努力的飞向自己的山。诚然,面对现实是痛苦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选择了疾病,比如逃避、懒惰、随波逐流,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有益,因为重塑自我的过程,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与痛苦,因为选择疾病,所以平凡甚至是平庸……

我们的一生会面临无数选择,也不知道当时的选择到底是不是最优选择。
比如我,在初中毕业时,表姐选择了工作,我选择继续学习,当时唯一的想法是,我想看看我们会拥有怎样不同的人生,后来她很快的结婚生子了,而我依然还在读书。直到后来,她在家乡买了房,带着两个小孩,自己做着安逸的家庭主妇,我毕业后留在成都,继续奋斗着这是第一次选择,第二次选择是高考失利后的复读决定,当时是拿到了专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了的,现在都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没去,可能是因为专业不喜欢,也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复读一年后,考上成都的二本院校,对于这个结果我是满意的,因为我尽力了;第三次选择是大学毕业何去何从,我毅然选择了留在成都,到现在毕业的第四个年头,我还是一枚蓉漂
其实工作后也面临许多的选择,离职,就业方向的改变,变是生活的常态,好似只有这样才能确切的感受到自己活着。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才能发现生命的无限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拥抱自由,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