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前世今生(一)

书籍的前世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一句名言,也是在陈述一个实事。它的本质是传承,文化的传承,技艺的传承,生活经验的传承。最开始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所以传承是以最原始的口口相传为主,后来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就开始采用壁画传承,但是壁画这个东西太抽象,除了了解事情真相的人,其他人不好理解,于是就有了给壁画配文字说明的习惯。这大概也是现在的人喜欢图片和文字搭配多过喜欢纯文字的原因。

有了文字之后,就有了书籍的出现,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成系统的文字,而是人们为了记录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或者很有趣的事情,比如天气的变化,哪片林子有好吃的等等。为了尽可能的传承,它们被刻在骨片或者其他坚固耐放的物体,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甲骨文的文字。

到后来,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记录和传承的方法,比如钟鼎文,石刻等。再后来就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竹简。因为竹简的制作成本更低,携带相对更方便,所以在那个时候文化和文字的发展也开始鼎盛起来。最明显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百家齐放。以前人们有了思考,想法,感悟只能口述,而口述这东西,说的人没有系统,也不能百分百表达自己的意思,听得人呢,能理解的也不到百分之八十,而他把他自己理解的进行二次转述的时候就只剩下百分之六十不到了,别人在接受,百分之四十了,甚至有可能出现误解。

而由最开始创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思想,学识等直接刻在竹简上就方便很多了。一方面是因为在他写作记录的时候,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更系统的整理。另外就是文字的复制比口语的复制更精准。所以才有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那个时期的文化发展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尽管后来秦始皇焚书,汉朝时又罢黜百家,可是因为书籍的纯在,所以这些思想学说或多或少还是保留了下来。

书籍的今生

任何文明的鼎盛都和它所处时代的技术突破有关。

竹简的出现,让文化百花争鸣,而纸的出现则让中华文明的更加绚烂多彩。竹简可以刻画文字,可是文字以外的文化比如书画文化却无法像文字那样传承,直到纸的出现这一问题才被解决。虽然在这以前有帛画,有布画,可是这些都太不容易保存了,造价也很昂贵。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才有了图书一说。

随着越到后来越先进的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想交流也就越发方便。从最开始的板画板书,人们手书,到后来的活字印刷等等。人类思想的碰撞也到了近乎最鼎盛时期。

而现在更是有了电子书,这是以前人所不敢想的,一部手机,一个阅读器就可以放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书,而体积仅仅不到以前一本书的四分之一。书籍容易保存也就意味着不容易丢失,所以书籍的增速就显得非常可怕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有没有书读,而是我们该如何选择读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籍的前世今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