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保证高可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主从、哨兵、集群。
Redis主从复制简图
主从复制,是指将一台 Redis 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 Redis 服务器。前者称为 主节点(master),后者称为 从节点(slave)。且数据的复制是 单向 的,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Redis 主从复制支持 主从同步 和 从从同步 两种,后者是 Redis 后续版本新增的功能,以减轻主节点的同步负担。
主从复制主要的作用?
Redis的复制拓扑结构可以支持单层或多层复制关系,根据拓扑复杂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主一从、一主多从、树状主从结构。
1.一主一从结构
一主一从结构是最简单的复制拓扑结构,用于主节点出现宕机时从节点提供故障转移支持。
2.一主多从结构
一主多从结构(又称为星形拓扑结构)使得应用端可以利用多个从节点实现读写分离(见图6-5)。对于读占比较大的场景,可以把读命令发送到从节点来分担主节点压力。
3.树状主从结构
树状主从结构(又称为树状拓扑结构)使得从节点不但可以复制主节点数据,同时可以作为其他从节点的主节点继续向下层复制。通过引入复制中间层,可以有效降低主节点负载和需要传送给从节点的数据量。
Redis在2.8及以上版本使用psync命令完成主从数据同步,同步过程分为:全量复制和部分复制。
主从数据同步方式
全量复制
一般用于初次复制场景,Redis早期支持的复制功能只有全量复制,它会把主节点全部数据一次性发送给从节点,当数据量较大时,会对主从节点和网络造成很大的开销。
部分复制
部分复制主要是Redis针对全量复制的过高开销做出的一种优化措施, 使用psync{runId}{offset}命令实现。当从节点(slave)正在复制主节点 (master)时,如果出现网络闪断或者命令丢失等异常情况时,从节点会向 主节点要求补发丢失的命令数据,如果主节点的复制积压缓冲区内存在这部分数据则直接发送给从节点,这样就可以保持主从节点复制的一致性。
主从复制虽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Redis的高可用问题,第二、三个问题属于Redis的分布式问题。
主从复制存在一个问题,没法完成自动故障转移。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方案来完成自动故障转移,它就是Redis Sentinel(哨兵)。
Redis Sentinel
Redis Sentinel ,它由两部分组成,哨兵节点和数据节点:
在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实现了 自动化的故障恢复 功能,下面是官方对于哨兵功能的描述:
其中,监控和自动故障转移功能,使得哨兵可以及时发现主节点故障并完成转移。而配置提供者和通知功能,则需要在与客户端的交互中才能体现。
哨兵模式是通过哨兵节点完成对数据节点的监控、下线、故障转移。
主观下线
每个Sentinel节点会每隔1秒对主节点、从节点、其他Sentinel节点发送ping命令做心跳检测,当这些节点超过 down-after-milliseconds没有进行有效回复,Sentinel节点就会对该节点做失败判定,这个行为叫做主观下线。
客观下线
当Sentinel主观下线的节点是主节点时,该Sentinel节点会通过sentinel is- master-down-by-addr命令向其他Sentinel节点询问对主节点的判断,当超过
领导者Sentinel节点选举
Sentinel节点之间会做一个领导者选举的工作,选出一个Sentinel节点作为领导者进行故障转移的工作。Redis使用了Raft算法实现领导者选举。
故障转移
领导者选举出的Sentinel节点负责故障转移,过程如下:
Redis使用了Raft算法实 现领导者选举,大致流程如下:
选出新的主节点,大概分为这么几步:
前面说到了主从存在高可用和分布式的问题,哨兵解决了高可用的问题,而集群就是终极方案,一举解决高可用和分布式问题。
数据分区: 数据分区 (或称数据分片) 是集群最核心的功能。集群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一方面 突破了 Redis 单机内存大小的限制,存储容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 每个主节点都可以对外提供读服务和写服务,大大提高了集群的响应能力。
高可用: 集群支持主从复制和主节点的 自动故障转移 (与哨兵类似),当任一节点发生故障时,集群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分布式的存储中,要把数据集按照分区规则映射到多个节点,常见的数据分区规则三种:
节点取余分区,非常好理解,使用特定的数据,比如Redis的键,或者用户ID之类,对响应的hash值取余:hash(key)%N,来确定数据映射到哪一个节点上。
不过该方案最大的问题是,当节点数量变化时,如扩容或收缩节点,数据节点映射关 系需要重新计算,会导致数据的重新迁移。
节点取余分区
将整个 Hash 值空间组织成一个虚拟的圆环,然后将缓存节点的 IP 地址或者主机名做 Hash 取值后,放置在这个圆环上。当我们需要确定某一个 Key 需 要存取到哪个节点上的时候,先对这个 Key 做同样的 Hash 取值,确定在环上的位置,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在环上“行走”,遇到的第一个缓存节点就是要访问的节点。
比如说下面 这张图里面,Key 1 和 Key 2 会落入到 Node 1 中,Key 3、Key 4 会落入到 Node 2 中,Key 5 落入到 Node 3 中,Key 6 落入到 Node 4 中。
这种方式相比节点取余最大的好处在于加入和删除节点只影响哈希环中 相邻的节点,对其他节点无影响。
但它还是存在问题:
这个方案 一致性哈希分区的基础上,引入了 虚拟节点 的概念。Redis 集群使用的便是该方案,其中的虚拟节点称为 槽(slot)。槽是介于数据和实际节点之间的虚拟概念,每个实际节点包含一定数量的槽,每个槽包含哈希值在一定范围内的数据。
在使用了槽的一致性哈希分区中,槽是数据管理和迁移的基本单位。槽解耦了数据和实际节点 之间的关系,增加或删除节点对系统的影响很小。仍以上图为例,系统中有 4
个实际节点,假设为其分配 16
个槽(0-15);
如果此时删除 node2
,只需要将槽 4-7 重新分配即可,例如槽 4-5 分配给 node1
,槽 6 分配给 node3
,槽 7 分配给 node4
,数据在其他节点的分布仍然较为均衡。
Redis集群通过数据分区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通过自动故障转移实现高可用。
数据分区是在集群创建的时候完成的。
设置节点
Redis集群一般由多个节点组成,节点数量至少为6个才能保证组成完整高可用的集群。每个节点需要开启配置cluster-enabled yes,让Redis运行在集群模式下。
节点握手
节点握手是指一批运行在集群模式下的节点通过Gossip协议彼此通信, 达到感知对方的过程。节点握手是集群彼此通信的第一步,由客户端发起命 令:cluster meet{ip}{port}。完成节点握手之后,一个个的Redis节点就组成了一个多节点的集群。
分配槽(slot)
Redis集群把所有的数据映射到16384个槽中。每个节点对应若干个槽,只有当节点分配了槽,才能响应和这些槽关联的键命令。通过 cluster addslots命令为节点分配槽。
分配槽
Redis集群的故障转移和哨兵的故障转移类似,但是Redis集群中所有的节点都要承担状态维护的任务。
故障发现
Redis集群内节点通过ping/pong消息实现节点通信,集群中每个节点都会定期向其他节点发送ping消息,接收节点回复pong 消息作为响应。如果在cluster-node-timeout时间内通信一直失败,则发送节 点会认为接收节点存在故障,把接收节点标记为主观下线(pfail)状态。
当某个节点判断另一个节点主观下线后,相应的节点状态会跟随消息在集群内传播。通过Gossip消息传播,集群内节点不断收集到故障节点的下线报告。当 半数以上持有槽的主节点都标记某个节点是主观下线时。触发客观下线流程。
故障恢复
故障节点变为客观下线后,如果下线节点是持有槽的主节点则需要在它 的从节点中选出一个替换它,从而保证集群的高可用。
故障恢复流程
部署Redis集群至少需要几个物理节点?
在投票选举的环节,故障主节点也算在投票数内,假设集群内节点规模是3主3从,其中有2 个主节点部署在一台机器上,当这台机器宕机时,由于从节点无法收集到 3/2+1个主节点选票将导致故障转移失败。这个问题也适用于故障发现环节。因此部署集群时所有主节点最少需要部署在3台物理机上才能避免单点问题。
Redis集群提供了灵活的节点扩容和收缩方案,可以在不影响集群对外服务的情况下,为集群添加节点进行扩容也可以下线部分节点进行缩容。
其实,集群扩容和缩容的关键点,就在于槽和节点的对应关系,扩容和缩容就是将一部分槽
和数据
迁移给新节点。
例如下面一个集群,每个节点对应若干个槽,每个槽对应一定的数据,如果希望加入1个节点希望实现集群扩容时,需要通过相关命令把一部分槽和内容迁移给新节点。
缩容也是类似,先把槽和数据迁移到其它节点,再把对应的节点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