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一本书Day375

【今日笔记】

每天听一本书《语言的魔力》

作者:罗伯特·迪尔茨

书中罗伯特·迪尔茨会通过独特的语言模式,让你自省、看清自己思维的盲点。此外,他还讲解了很多技巧,让你自发地作出语言的改变,从而提高人生的品质。

1、方式不同 ,说话的效果也不同。

很多时候,让我们陷入困顿的,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说话方式。作者罗伯特·迪尔茨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转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来改变这种困窘、从而做到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别人,自己与世界的和解。

面对他人的过错,一味的批评并非是最佳的解决方式,而是应该将“批评”转化为“询问”,即将批评之下所蕴含的正面意图用正面词汇来描述。

2、遇事不责备,是最大的智慧。

作者认为,一味责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有时非但不能抑制过错,反而会激起对方的犯错心理,让原本一小件事变得不可控。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是这样说的: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很多时候,激化矛盾的并不是矛盾本身,而是我们对矛盾的态度。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处世最高级的温柔。真正的智者,从不责人之过,而是懂得恕人之失、让别人舒服。

3、肯定别人,是一种了不起的情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的最深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积极的言语,能够赋予我们极大的力量,改善一些人的生活。语言就是一把双刃剑,越是夸赞,越是优秀;反之,越是贬低,越是不行。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夸赞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

4、将心比心,方得人心。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以“第二人称”的另一世界观看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地进入另一个人的视角看待问题、感知想法和事件,通常会带来很多新的领悟和理解。

作者认为,当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像对方一样感受、思考,用对方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行为的本质,说的话才能说进对方的心里去。

与人沟通,一味地讲道理可能会说服对方,但唯有懂得共情,方能走进别人的心里。换位思考,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更是与人交往的必备法宝。

5、好好说话,是最低成本的社交方式。

蔡康永曾说过一句话:“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别人越喜欢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就会越快乐。”

语言无形,却是我们一生的缩影;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书中的金句:

1、不幸的是,就像语言赋予我们力量一样,它也同样让我们迷惑和限制自己。

2、如果你能丰富或拓宽你的地图,你会感受到同样的现实为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你无法杀死一个人的“想法”或信念,因为它不是“活的”。

4、改变语言、信念与价值观,会立即改变我们人生的体验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听一本书Day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