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三节案例分析》教学点评

听了忠信小学三位老师的课,有一位老师做了专门评价。三位老师教育知行合一,无缝衔接。再次感慨老师们教学转型的决心与勇气。从课程设计理念到课堂教学行为,他们敢于打破常规,主动走出教学的舒适圈,着实让人感慨,下面结合这三节课跟大家简要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从探究走向建模,课程设计,倒逼学习方式转型。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比较关注核心素养有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建模。这三大素养对应的数学内容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图形中的规律》,这一课就是比较典型的数学建模的课题。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发现和建模的全过程,没有像以往那样把整节课的经历放在探究一个个规律上面。有三角形数,正方形数,正五边形数的特征上。而是把现实生活中餐厅拼桌作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归纳,建模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属性的内在联系。正是由于教师的课程设计理念更新,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学习研究的问题不再只局限于教师和书本,更多的来源于学生和生活。为此我看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探究发现和数学建模的目标都充分达成。

二,从强化表征到关注数据分析,全面提升数据分析素养和以往的统计,教学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数据的整理与表示。数据收集的过程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应用不够关注。为此,我们倡导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记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身高的情况》这节课教师从新学期制定校服这一现实背景出发。让学生参与到身高的统计数据的整理,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等各个环节。在分段表示数据的过程中就是没有给予介入。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诊断的标准,然后再指导作图。最后再交流分享中,让学生感受到5cm分段标准。在校服型号设计中的适用性。请你给班级制定校服提一点建议,怎样知道全学年各段身高人数等问题设计。让让数据分析素养的全面提升有了源头活水。

三,优化问题情景创设让方法习得与素养达成相得益彰,《国土面积》一课属于大数比较与改写的范围。学生之前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时,都有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按道理本节课应该没什么讲的,公开课一般都不会被选中。但是冯老师不仅选择了这一课,而且他还通过优化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们在地图上找到家乡吉林的面积。并且与其他省份进行比较,从而使枯燥的数字变得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学生更是学得津津有味儿,乐在其中。整节课比较大小方法的习得,位置意义的理解,大数改写的必要性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完成的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1讲《三节案例分析》教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