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老了,你也会成为,儿女口中“顽固不化”的长辈

最近被朋友的一条动态弄得十分不是滋味,“当我们老了以后,成为了父母,能够理解子女吗?”

01

当我看到这行字的时候,容量有限的脑袋像是被强制地灌进了长长的画卷。那画卷上,记载了几代父母子女的纠葛,很不幸,我出生在那个信息暴涨的年代——同时,我又深觉感激,感激出生在那个飞速发展的年代。

外公的老房子里,母亲年轻时的房间一直被保存着。里边有个秘密的抽屉,装满了磁带唱片,大概是十一二岁的年龄,拉开抽屉的瞬间,浓烈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时,我的童年已经出现了周杰伦和mp3。


02

母亲对那一整个抽屉的磁带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怀念,在今天的我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她对我说,当她还是个姑娘的时候,邓丽君、高胜美、苏芮、千百惠、梅艳芳,每一盒磁带都是她自己攒钱买的。农家的姑娘早当家,母亲会在清晨就挎着满满两个篮子的面条和年糕,徒步几公里去镇上的集市。

那个年代,收录机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但是使用权大多被牢牢地“掌控”在家长手中,小伙子小姑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收录机,往往由十几个同伴们共享。

轮流使用一部机器,来之不易的机会,旋律已经深深地刻在母亲的耳膜上,即便是如今也能准确地哼出《女人花》的音调。

外公反感母亲听磁带,按他的说法,“那些靡靡之音,听了只会让思想腐化!”


03

除开外公是村干部的身份,我相信,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了这般的偏见。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间的巨大飞跃,等到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收录机的时候,歌迷们又有幸结识了邰正宵、孟庭苇、蔡琴、小虎队,只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

很难说清为什么母亲就突然不喜欢音乐了,准确地说,是不如最初狂热了。也许是因为结婚成为母亲,也许是因为到了奔三的年纪——又或许,是因为某个令人心痛的理由:长期遭到外公的反对而丧失了兴趣。

我是不希望用“当初如何被迫害,今天也如何迫害别人”这种话语去形容母亲的,但是事实摆在眼前,等到我进入了听歌的年纪,母亲又开始反感我听周杰伦。

这样的批判,太草率、太武断。

其实我很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讨厌周杰伦,确实是有个别曲目存在咬字不清的问题。但是如果去深挖根本的原因,也许,母亲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去听听我所追捧的音乐吧?


04

是啊,

外公反感母亲听磁带;

母亲反感我听周杰伦,

这一切,就好像某种冥冥注定的延续和轮回。

有句话说:“人永远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当人坐在特定的环境,视野被局限,思维被围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只剩主观,而且是偏激得极致的主观。

圣人始终是少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我也不太看好如今的新生代歌手。

细细分析,人似乎永远只在意属于自己的那段“最美好的回忆”。

走过的路很长,但心智却停留在了初长成的季节,玩的玩具、吃的食物、听的歌曲,代沟就此形成。

带着这样的角度去想,人类真的是极其孤独的生物。

朋友的那条动态,令我久久难以释怀,老实讲我是有点恐惧的。出生在90年代的我,青春期落在了00年代,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许嵩、胡彦斌。可那真的是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吗?还是说仅仅是我的一厢情愿?

我感到恐惧,因为我偶尔会在网上嘲笑00后们所追捧的歌手。所以,我也将会变成像外公、母亲那样“古板、不化、偏见、傲慢”的老人吗?

我感到恐惧,一百年后,等我的同龄人们全部老去,还会有人欣赏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吗?

我感到恐惧,这世间,原来从来就不存在理解、不存在感同身受。

【原创不易,请勿转载/搬运,违者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等你老了,你也会成为,儿女口中“顽固不化”的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