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课程体系感悟之二 焕然复明

思之 行至

早起,做饭。听着林老师的声音,一遍又一遍。迎着晨曦的光影,反复琢磨老师的所说的“焕然复明”。焕然之,复明之。老师说,我们一切本自具足,只不过需要循着圣贤的目光,观照自己,也观照他人,内心升腾起一种莫可名状的欣喜,与圣贤的亲近让内心仿佛领悟到了孔子所言的:我欲仁,斯仁至矣。

心中反复默默领会老师所言的四个回归经典的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切己体察;知难行易,先行后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喜悦源自于时习之的日日精进后的心领神会,那便是功夫下之于平常的长进,这份时习之需要的是不厌其烦的照搬,也恰是这种日复一日的笨功夫里蕴藏着未来的觉悟与获得欣喜,而这份欣喜的获得便是学习所带来的深刻且持久的心灵深处流淌的喜悦与满足。曾经的自己也好高骛远,不愿意下笨功夫。从备好一堂课开始,写下每一个的教学反思起,打好课堂的基本功夫,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投入与付出,蕴含着自己成长的轨迹。不做,不行,不日日做,事事坚持,自然不可能得到所谓的深刻持久的喜悦。所以,在教学中,常常也是求而不得,困而不得法。直到深刻领悟到孔老夫子的这句“时习之”,才认识到每一点笨功夫的背后才是自己教学素养的根基。那时之后,不荒废每堂课的精心备课,凌晨四点的自己,深夜一点的自己,查阅资料,走进教学的深处,细细领会,深入剖析,不知不觉自己有了一份面对教学的坦然,也会收获点滴用心之后的教育成长。我想也便是自己这三年来的切己感受吧。持久稳定的喜悦一定是源自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践行。慢慢的,这种坚持与践行会带自己走向高处,与高处的自己相遇。

温故而知新。对于此,自己体会颇深。人生的积淀都会成为自己走向高处的养料。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曾经领悟过的道理,会在不期而遇的将来,有了全新的意义。曾经自己非常热衷于传统文化,从弟子规的陈大惠老师的系列讲座,到寂静法师的福慧灯系列活动,再到梁冬的国学堂,后来的南怀瑾的系列国学书籍。曾经的那时自己认为自己所学就是最高的智慧,触碰到那时自己的认知边缘。如今,回头看曾经的自己,能看清自己曾经的浅薄,再看自己当时学习留下来的资料,会有一种更深刻的领悟,甚至是对自己此刻当下事情微妙的印证。温故而知新,圣贤智慧在于自己的生命似乎有了某种的互动,又或者说是连接,然后生发出了嵌入生命深处的领悟。那种感觉,如唤醒内心一般畅快。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如今的自己跟大家一起修习108个打通心田的智慧种子,也许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就会在心田生根发芽。那是的自己温故而新,又是怎样的一番境界呢?心中无限向往,不免对于此次学习有了更大的精进信心。

切己体察,从事中磨。这半年来,自己从普通的教师走入级部的层面,对于“事中磨”有太大的感触了。很多事情,在事情中如果只是任由事情发生,情绪产生,自己只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到怀疑人生的境地。但,当我们借由事情去体察自己,进入事情本身,看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时,一切都回归到了平和的样子。而我该做的是在事情中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但,问题是我的问题依然会是我的问题,也许下一次我会在事情发生之中,而非事情发生之后看到自己的问题。也许下下次我会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对事情有了更深入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吧。昨天老师说的“厚德载物”,还有老师讲到的“化换”。在事情中,观照自己,给他人留出“化”的空间,这便是“厚德”吧。也许此时的我,需要的是凡事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与“化”的空间与可能。然后循着圣贤的脚步,看到圣贤们的眼光,在事情中试着给自己看到圣贤眼光的余地,让自己成长为高处的自己。

老师说:知难行易,先行后知。一开始没明白,因为我一直认为“知易行难”。也是自己愚笨,琢磨了一天,回到家中看到林老师的那句:即使遇到难的事,也不能说,一说就真难了,过不去了,“难过”是也。曾经的自己选择做一件事,习惯性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从坚持看书,到坚持跑步,发朋友圈打卡。事实证明,最终都不了了之。而如今,参加林老师课程,却是内心难掩的喜悦。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默默参加了,然后每日坚持了。真的如林老师所言:很多事情,说了难,就真的难了。我以为我知道了,这很容易。可是,行动的坚持却很难,正所谓“知易行难”。重新领悟到了老师这句话的真谛,不禁感叹。知易行难里的“知”却非“真知”,无非是一种执着罢了。真正的“知”却是从“行”中来,这样的“知”才是自己焐热了的“知”。这样的“知”才会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成为“化换”的那个人。真是醍醐灌顶!!从行中来,从行中知,才是真知灼见呀!这样的“知”才会流淌于血液里,幻化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我也算是活出经典中的圣贤的模样,而非停留在表面的“知道”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切己体察、先行后知中找到回归经典之路,也找到传承之路。日日行,温故知新也。自勉!


2020年01月02日夜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通》课程体系感悟之二 焕然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