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斯蒂芬·金经典写作课)

Stephen King On Writing A Memory Of The Craft

斯蒂芬·金

我只是把不好的部分删掉了。

“你写故事时,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他说,“你修改时,主要工作是拿掉不属于故事的内容。”

写作时要关上门,改稿时要畅开门。换句话说,你开始写东西时为自己,往后东西就要出门见人了。你一旦有了个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力把它写好——它成形之后,就属于所有想要看故事的人。或者想批评它的人。

作家对角色的最初认识可能和读者一样是错误的。

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是感情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想象力缺乏,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人有时候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因为你干出来的活儿会可能还不错。

把你的书桌摆到屋角,你每次坐下去开始写作时,都要提醒自己为什么不把书桌摆在房间正中。生活并非艺术创作的支撑,反之才对。

描述始于作家的想象,但最终要落脚于读者的想象中。不同于电影,需要展示场景每一个细节。

作家无需事无巨细描述人物外形特征及穿衣打扮。给读者想象面容身形衣着的空间。过度描写会让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象中。分清主次很重要。讲故事是更重要的工作。

第一要务是推动故事发展。

写好对话的关键在于坦诚。

“诗歌必须真实,不是现实主义,就是单纯的现实。”

小说创作:通过虚构故事表现人们的真实言行。

精神懦夫成不了小说家。

想当审查官的人,不满各不相同,但最终要求都是“你得从他们角度看世界”…或者至少闭嘴不谈你的不同观点。他们是完美世界的代言人。

对于信奉精神自由的人来说,审查官相当危险。

有些人不想听实话,但这不是你的问题。

想当作家又不想实话实说才是你的问题。

唯一需要在乎的是,你的语言是不是生动,听起来对不对劲。自己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更重要的是,闭上嘴听别人说。

不要让小说里的角色和现实中的人一一对应。

人物推动故事。但小说不是人物研究。故事若以偶然性情境结束即算失败。

真实生活中没有所谓坏人,最好的朋友,有一颗金子般真心的妓女。

人物性格由故事-也即发掘的“化石”说了算。

虚构人物的行为举止要符合故事的要求,也合乎常理。

第二稿:发现本来就已存在的象征,拿来为你所用;主题也一样。

在基本故事成形后,思考故事意味着什么,用答案去充实第二稿第三稿。

主题思考是一件得力工具,要放在写作随手工具箱里。其功用类似于放大镜。但是,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作,几乎写不出好小说。好小说总是从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

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可能也是从故事发展成寓言的。

拿掉10%仍然保住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气氛。

学习《哈利波特》三言两语交代故事背景。

调查研究属于背景故事,关键在于背景。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逼真效果。不过在第一稿时,作者完全可以编造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当你偏离了“写你了解的事”这一规则时,背调必不可少,但记住不要暄兵夺主。

初稿只为自己而写。修改时给理想读者。至少部分时候取悦部分读者。

批评价值不大。写第二稿时,笼统的批评对你毫无帮助,反而可能有害。

趁你脑海里的化石形状还清晰新鲜,把小说白纸黑字落到纸上。非长篇巨著,初稿不超过三个月。在此期间,你会保有对创作的激情。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写,最有价值的课程是你自学得到的。写作课上的讨论可能睿智而饶有趣味,但经常会偏离主题,对一字一句的实际写作毫无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斯蒂芬·金经典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