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模式对于内地网络大电影的借鉴

有人说,进入21世纪后,香港电影进没落了。事实真是如此吗?有对也有不对,对的是,相对于香港电影鼎盛的80年代,香港电影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并且演员人才出现了断层,有点后继无人的味道。不对的是,香港电影的人才大量北上,开创了合拍片时代,将港味电影带到了内地。但是不得不承认,港片确实是没落了。但是近几年内地兴起的网大(网络大电影,以下简称网大)的模式由于与香港电影曾经的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有相似之处,这两个是否可以产生联系,甚至网大是否可以借鉴香港电影的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网络大电影

香港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八十年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享有“东方好莱坞”的美称,很多内地的观众都会对当时港产片有点强烈的认同和喜爱,古惑仔、林正英的僵尸片、成龙的搞笑功夫片、王晶的赌片,一个个类型电影符号让当时香港电影享誉世界。但是随着二十一世纪到来,香港电影目前只剩下动作片和警匪片这两个招牌,让人感到惋惜!

但是香港电影给我们留下可以值得借鉴的东西还是很多的,1、不受限制的创作想象力。电影毕竟是文化产业,需要制作人员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当时香港电影拥有一批批不错的编剧和大家群策的精神,想出一个个不错的类型片和好的idea,这点值得我们内地电影借鉴,而这并不是胡思乱想,不像现在某些网大毫无逻辑的脑洞大开。2、面对压力的进取精神,香港电影当时由于市场不大,所以一般的电影投资并不大,并且拍摄时间短,就像快餐一样,但是由于竞争大,又不能纯粹糊弄过去,所以香港人面对压力却能强力生存的能力值得我们内地电影人学习。3、香港电影人的敬业态度。在香港电影最繁荣的时候,每年要出三四百部电影,平均每天就有一部拍出来。祖籍四川的演员郑裕玲,曾经一天赶过9个片场(剧组)拍戏,人称“郑九组”,龙套演员每年拍的戏更多;周星驰最火的那几年,早上6点多起床,收工接近凌晨,每天工作18个小时;黄百鸣曾经用一个晚上写出《开心鬼》的剧本,刘镇伟20多天拍出《东成西就》救了王家卫的场,这些都被传为香港神话。即使是大牌演员也是一样超负荷工作,《僵尸叔叔》里面陈友饰演的道长为了破解法术将一缸油全部喝下,可见当时演员的敬业程度。而这些正是中国网络大电影借鉴的。

那目前我们网络大电影继续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1、相关政策和法律引导不够。网络大电影的出现有它的背景,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目前的影院数量和电影数量和题材丰富度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观影人群。前几年是网大全面的爆发的时间,只能用“乱”字形容,观众对网大的吐槽也是很多。这几年政策慢慢收紧后,现象稍微好一点。但其实,相关政策主要以扶持和表明界限即可,其他的交给市场,本来网大就应该成为年轻导演、年轻演员的重要锻炼地方,让那些没办法上院线的导演和演员能够获得机会,而不是一部部的烂片充斥观众的眼球。2、打擦边球、蹭热度。这应该是目前网大的主要形态,一部院线电影火了,立马出现蹭热度的网大,并且打法律的擦边球,靠低俗色情吸引眼球。3、融资难。虽然网大大部分属于低成本电影,但它依旧是一块不成熟的市场,很多投资人发现投了钱给网大也不一定赚钱,所以一般电影很难融到资。

上面提到的香港模式对于内地网大的借鉴,结合一下,还是有一些不错的idea:丰富演员类型,给导演提供多元化选择;希望政策给予扶持,类型片探索不要受太多限制,只有这样才能百花齐放,多都探索类型片,比如悬疑电影、小妞电影、热血电影,都是有固定观众人群但目前没有特别好的作品的。对演员薪酬实行动态化管理,和对于电影幕后制作相关的专业度上薪酬上进行倾斜,让整部电影的资金占比达到一个合理的状态,防止演员薪酬过高挤占制造资金。其实所有的借鉴,都需要“认真”二字来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电影模式对于内地网络大电影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