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7第11天《欲罢不能》第十章

摘要:今天,8~18岁的学童,平均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1/3的时间用于上学,1/3的时间耗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上。学童们通过屏幕与人交流的时间,比面对面交流更多。自从21世纪拉开序幕,不在屏幕前玩耍的时间(也即户外活动、阅读等传统消遣方式)减少了20%,而在屏幕前玩耍的时间则提升了差不多的比例。

感悟: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大了孩子们在屏幕前的时间,平时在学校的课程时间全部都要对着屏幕,还有很多任务都是在手机上完成。在此之前我也曾很得意的说过,我的姑娘拿手机时间特别少,就是双休日写完作业后玩一玩,周一到周五从来不看手机。可是疫情期间她迷上了聊扣扣,看抖音,扣扣就是跟小学的一个最好的同学聊,抖音就是看她感兴趣的小玩偶制作和搞笑视频,好像内容不是非健康的,可是已经行为上瘾不轻了。

摘要:被迫处于社会隔离状态下的人,获释后与他人互动会很困难,有时甚至余生都难于复原。如今,在城市里过一个星期和在野外营地过一个星期,差别很大。除了不使用各种电子小玩意儿、面对面地跟朋友在一起之外,其他许多区别或许也能解释孩子们在测试中改进程度的差异。是在大自然里消磨时光,改善了人的心理功能吗?还是说多跟同伴相处,让人变得更聪明了?又或者是远离各种电子设备造成了这些差异?原因到底是什么无法确定,但这并不改变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在自然环境里跟其他孩子多相处,比用1/3的时间守着发光的屏幕,让孩子们在一项能提升社交互动质量的任务上表现得更好了。儿童特别容易上瘾,因为他们缺乏成年人避免培养上瘾习惯的自控能力。

感悟:没有电子设备的介入,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跟孩子在一起,总能找到话题,因为孩子有很多不懂的知识,她都是有求知欲的,她会开口,家长就要跟孩子互动,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行动就是一种沟通一种言传身教。但是长期有电子设备的介入,他们说话不看人,没有同理心,遇事急躁,不会自我解决,想不到办法。遇到问题习惯性的找妈妈。

摘要:对技术的过度依赖还带来了一种名为“数字健忘症”的现象。在两次调查中,数万名美国和欧洲成年人都难于回忆一长串十分重要的电话号码。他们几乎记不得自己孩子的手机号码,记不得自己工作场所的电话号码。在回答另一些问题时,91%的受访者将手机称为“大脑的延伸”。大多数人表示,自己会先在网上搜索答案,而不是从记忆里寻找答案;70%的人表示,如果自己的智能手机设备丢失,会感到伤心或恐慌。大多数人说,智能手机上存有自己脑袋或其他地方没存储的信息。

感悟:爸妈年代,包括我们小时候每个人手上都会有个小本子叫“通讯录”,都是用手写每个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经常联系的或是家里电话有时会随口都能说出来。后来手机电脑的普及,加之内存越来越大,号码以及各种信息都是记录在电脑里或是手机里,想查找输入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就可以,于是就是身边最亲近人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还有一些待办事项,如果手机或是电脑不在手边那就更是无助。还有事没做吗?不用过脑,打开电脑或是手机备忘录,但是停电了,电脑故障,手机数据丢失等事故发生,人就会陷入焦灼状态,脑子一片空,成了习惯不去用脑记。

感恩:今天让老爸送姑娘去上课,因为没找到地方,孩子也不知道为啥没找到,老爸直接打电话指责我,我气愤中挂了老爸电话,要打孩子手表电话直接骂人,谁知没开机。火气稍微下去一些也明白不能直接去埋怨孩子,但我很纠结。想到了我们的读书群,艳子用轻松愉快的口气让我知道了我晚上该怎样面对孩子,怎样先调整好自己。艳子没有用什么大道理教我,她与我产生共鸣后让我自己去体会,自我调整。整个人轻松了许多,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感谢,感恩!于是我先静下来读完了今天的内容,有了很多深刻的感受,这就是读书的魅力,这就是学会思考的能力的培养!感恩读书人客厅,感恩有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6.7第11天《欲罢不能》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