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识记知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9

第九天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

很长时间以来,作为一名教师,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无非两个途径,要么先灌输,然后在教学和训练中慢慢理解和消化;要么就是在课文的讲解和习题的训练中各个击破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出知识树,进行语文知识系统性的总结。后一点应该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在现象、事物和事实中去学习知识。

说实话,我们很多时候是采用第一种方式,然后还会冠冕堂皇地给自己找个理由:先把知识教给学生,把知识框图建立起来,然后我们再慢慢结果实。归根结底,这样的方式是自己内在的功利心在作祟,以为这样可以多快好省地解决学生初步的知识性问题,至于理解和消化,只能慢慢完成了,而这个慢慢,教师却常常忽略掉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不相信学生,害怕他们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水平和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让他们事实中学习知识,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做出总结和归纳是很困难的事。

教师应该敢于让学生们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去理解知识,在自己的深入参与和深刻体会中慢慢理解知识,这样的学习才能是深刻而有效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体验总比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来得更直接些。另外,学生在集体环境中通过讨论争辩分析,能够形成自己独立思维的习惯,对思辨性思维的养成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本身应该是抽象的,而事实、事物和现象是形象的。学生们在每天的繁重学习任务中,对抽象的知识有着天然的抵触,反而形象具体的材料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同时,现象和事实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学生们在完成对材料分析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知识的关键性,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因为他们不只是在学知识,更多的是在思考和建构。

其实,人最可怕的就是被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者习惯性动作控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新的,每个知识点都是新的,我们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孩子们终生学习终生思考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取决于教师的方法和境界。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加上实时更新的知识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改变思维是一件难事,是我们与固有的自我进行斗争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下定决心,我一定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我,发现一个崭新的语文课堂。

改变需要时间。我愿意从现在开始,慢慢尝试,不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更好地识记知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