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条途径,它能帮助你增进对他们真实内心的了解。
孩子们基于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理解,总是在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做着决定并形成着信念。他们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决定之上,建立在他们对于自己为了“生存”和“成长”而需要怎么做的信念之上,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孩子们会把自己和兄弟姐妹相比较,而且会认定,如果自己的某个兄弟姐妹在某个方面做得很好,自己的惟一“生存”选择只能是以下四项之一:
1、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2、竞争,努力做得比家中其他孩子更好
3、反叛或者报复
4、因为相信自己赢不了而放弃
置身一个家庭就好像在演一出戏。出生的不同顺序就好像戏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其明显而独特的性格特征。因此,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占据了一个角色——例如,“好孩子”的角色——其他孩子则可能觉得必须找到其他的角色来扮演,比如反叛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爱运动的孩子、善于交往的孩子等等。
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没道理啊。为什么两个孩子不明白他们可以一样好呢?”首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每个常规都会有例外。有时候,一个家庭里的所有孩子可能都会选择在同一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家庭里的氛围是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气氛时。但是,大多数孩子相信,为了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自己需要与其他孩子不同。想要弄明白孩子这么想有没有道理是于事无补的。但我们需要明白,孩子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出生顺序形成某种结论。
人们可能会觉得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应该比出生顺序相同的孩子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因为这好像更符合逻辑;但事实恰恰相反。同一个
家庭里的孩子往往会截然不同,尽管他们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家庭、相同的邻居。当然,同一个家庭中的各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造成孩子各不相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孩子对自己所感觉到的环境做出的不同解释。大多数解释都是以孩子们如何把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进行比较为基础的。
孩子们有很好的察觉能力,但他们的解释能力却很差。这一点在对出生顺序进行研究时尤其明显。某种状况的真相远没有孩子对这种状况所做出的解释更重要。孩子的行为是以后者为基础的。出生顺序相同的孩子,通常会对他们自己做出相似的解释,并且对于自己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理解也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何出生顺序相同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的原因。
虽然出生顺序不是个性发展的惟一解释因素,但是一个重要因素。有许多其他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的相似性与特性,例如由翟斯和汤姆斯提出的“九种气质理论”。他们发现,孩子的某些与生俱来的特殊气质会伴随他们一生
。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的“生活态度取向”理论,解释了另外一些影响孩子个性的要素。这个理论描述了成年人在压力之下会怎样以控制、取悦、力争优秀或安逸作为他们的生活态度取向,并付之于他们的行动。
了解出生顺序(或上述任何其他人格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并把孩子往模子里套。它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
排行最大的孩子
在家中排行老大的孩子的相似性是最容易预测的,因为这是一个变数最少的位置。例如,排行中间的孩子可以有多种情况,比如三个孩子的中间或七个孩子的中间。排行最小的孩子的相似性与老大几乎同样容易预测。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以能像老小,取决于他们是像老大
那样被賦予更多的责任,还是像老小那样被溺爱。
并非所有的老大都会形成完全一样的结论并且完全相同,老小、中间子或独生子也是如此。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之间的不同点尤如我们的相似点一样多;但是,出生顺序相同的人往往会形成一些相似的个性特征。
在继续往下读之前,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当你想到自己认识的老大、老小和中间子的时候,跳入你脑海中的几个形容词。我们很容易想到形容老大的词汇,诸如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哪怕他们内心里希望别人为了自己做得更好)、完美主义者、挑剔(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循规蹈矩、有条理、好胜、独立、不愿承担风险、保守。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这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有些排行老大的孩子可能会将第一个壳成课堂作业看得很重要,哪怕作业写的很马虎;另一些排行老大的孩子则可能最后一个交作业,因为他们为把作业做得最好而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排行最小的孩子
我们最先想到的描述老小的特征就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他们做事。他们常常富有创造性,并且爱玩儿。他们大部分的创造性、精力以及智力都会用在通过魅力操纵来得到自己的价值感。
通常,老小会因为身处父母的偏爱与哥哥姐姐的怨恨中而感到困惑。对于受到娇纵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只要他们没得到别人的照顾或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往往认为生活不公平。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被这种不公平伤害了,并且认为自己有权发脾气、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会以一种对别人有破坏性或伤害性的方式来报复。他们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当别人照顾我时,我才觉得他们爱我。”
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他们可能会觉得老师不仅应该继续像家人那样服侍他们,还应该替他们学习。当他们有意识地说“老师,请帮我系鞋带”时,潜意识里通过这个行为想要说的是:“既然你都替我系鞋带了,也替我学习吧。”“我不会”以及“做给我看”实际上只是他们在要求“你替我做”。
我曾经作过一所小学的心理咨询老师,和许多难以适应学习环境的孩子交谈过。我总是会问这些孩子,“早上谁帮你穿衣服?”正如你能猜到的那样,总是有别人仍然在承担着帮他们穿衣服的责任。如果不是妈妈或爸爸,就是哥哥或姐姐。
我曾经担任过一所社区大学的儿童发展课程的讲师,我的许多学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工作。这些学生对他们所照顾的孩子做了10年的调查,他们很少发现有孩子早上自己穿衣服。
如果衣服容易穿,并且有人教过孩子怎么穿,他们从两三岁起就能够自己穿衣服了。在孩子3岁以后,如果父母继续为孩子穿衣服,就是在剥夺孩子发展责任感、自立和自信意识的机会。孩子就不大可能培养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相反,他们觉得只有当别人替他们做事时才会有归属感。没有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孩子就不大可能在学校里学得好,也不大可能培养出成功人生所需要的技能。
既然娇纵对孩子如此有害,父母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很多父母确实认为这是他们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最好方式。我曾经听到有人辩解说,孩子将来有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冰冷、严酷的世界,那为什么不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度过尽可能长的时间呢?这些父母不知道,一旦孩子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习惯和品格,要想改变会有多么困难。我们童年时代形成的信念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就变成了我们的“人生蓝图”,既便是那些信念不再有任何意义。
父母娇纵孩子的其他原因是,因为娇纵孩子很容易,这满足了他们被孩子需要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好爸爸好妈妈”应该做的,他们要确保孩子不会经历自己觉得自己童年时吃过的苦,或者是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朋友和家人的压力。当家长因为自己做会更容易、更快、更好,而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培养生活技能的机会时,他们没有真正考虑过这样做的长期影响。每当那些家长告诉我,他们“只是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做时,我总是不由得目瞪口呆。等这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没能培养出更好的生活技能和态度时,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难道他们以为孩子的技能是自动出现的吗?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父母如果能重新权衡自己的时间安排的话,他们会更有效。
我们需要明白,“超级妈妈”对孩子不是件好事。让父母们明白娇纵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德雷克斯说“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的原因。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为孩子做任何事。而是意味着,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不被娇纵时会有多么能干,孩子们就太吃亏了。
如果父母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这些技能来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会掌握有价值的生活技能。以为孩子长大以后就能学会照顾自己,只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孩子耽误得越久,就越难以改变他们对于怎样才能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看法。
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会选择一种对生活完全不同的信念,并变成“赶超者”。他们往往错误地认定自己必须赶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价值。长大成人后,他们会成为那种已经非常卓越却仍在企图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排行中间的孩子
因为有多种不同的序位,要概括排行中间的孩子的特征比较困难。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在中间会受到挤压,既没有老大的特权,又没有老小的好处。这更容易使他们形成一个错误的理解——必须在某些方面与兄弟姐妹不同,才能显出他们的价值。
这种不同可能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成功欲望过强或者不充分发挥能力,“社交蝴蝶”或者“含羞草”,“为理想而造反”①或单纯的“造反”。他们大都比自己的兄弟姐妹更随和。大多数排行中间的孩子很能同情弱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弱者。他们常常是很好的调解人,而别人也愿意向他们寻求同情和理解。他们通常比自己保守的哥哥姐姐开明得多。
独生子
正如前面解释过的那样,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但还是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如果他们像老大,那么他们的完美主义倾向会轻一些,因为他们感觉不到那种后面有人追着威胁自己地位的压力。然而,追求完美的程度虽轻,但这一特性并没有消失。
独生子对自己的期望往往与他们感觉到的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一样高。因为他们是家中惟一的孩子,他们大都愿意并欣赏独处——或者他们也可能害怕孤独。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独一无二,而不是成为第一,所有的首批宇航员都要么是老大、心理老大,要么是独生子。尼尔·阿姆斯特朗就是独生子,作为第一个在月球漫步的人而有了一段独一无二的体验。
出生顺序的知识为什么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孩子、更有效地对待孩子呢?对一个孩子的出生顺序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更明智地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想法。我希望这种了解能帮助家长和老师们理解避免娇纵孩子的重要性,理解为老大提供机会让他感到输了也没什么、不必凡事都求第一的重要性,理解帮助排行中间的孩子减轻受挤压感的重要性。总之,要理解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一些例外
有许多因素会造成例外。其中之一就是性别。如果老大和老二性别不同,两个孩子就都可能形成老大的特性,尤其是在那些性别角色泾渭分明的家庭里。两个孩子都会承担起自己性别的老大的责任。例如,如果老大是个男孩,他就会有男性角色的老大的特点。如果老二是个女孩,她就会发展出女性角色的老大的特点来。
然而,如果三个或更多孩子中最大的两个孩子性别相同,这两个最大的孩子之间性格更可能极不相同。性别相同的老大和老二往往完全相反。他们的年龄相差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这就把我们引向了造成例外的第二个因素。
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4岁或4岁以上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会减少。年龄的差距让他们觉得彼此之间竞争会较少。如果一个家庭中的五个孩子年龄相差都在4岁以上,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会更接近于独生子或老大。他们会变成“心理老大”或者“心理老小”。假如某个家庭有七个孩子,年龄分别是19、17、15、9、7、3、1岁,这里有一个实际的老大。其中9岁和3岁的孩子是心理老大,因为他们和排在自己前面的孩子年龄相差4岁或者4岁以上。这里还有一个实际上的老小和两个心理老小—— 15岁和7岁的孩子——因为在后面的孩子出生以前,他们已经做了四年多的老小。当一个孩子有机会在同一个位置上生活四年以上时,他就已
经形成了很多对于生活、自我以及怎样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看法。这种看法在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时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不可能彻底改变。观察一个家庭里在较大的孩子上大学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很有趣的。排行在他下面的那个孩子可能会有相当大的改变——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有了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还能更好地理解混合型家庭的动态。当其他孩子加入家庭时,原来的老大或老小就被从自己的位置上赶了下来,这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令其非常生气的事情。一个曾经是老大的孩子可能忽然之间变成了老小或者排行中间的孩子,一个原来的老小可能会由于一个更小的孩子加入了家庭而忽然失去“掌上明珠”的地位。如果我们能给予这些孩子以理解,并让他们参与家庭会议(见第9章),以便他们通过受尊重地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对这些孩子将会是极大的帮助。
另一个例外是,孩子们有时会专断地转换其排行位置的特点。老二可能会变成一个“艾维斯型的孩子”①——竭尽全力赶超老大。这时,老大可能会放弃作为家里第一个孩子的典型特点,一个确切的迹象就是他放弃完美主义。这个孩子可能决定“如果我不可能成为最好的或第一,干嘛还费劲啊?”一个因此而“放弃”并让位给比自己小的“艾维斯型孩子”的老大,有可能变成生活的“辍学生”。许多父母都提到对这一现象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了老大的苦楚——他被老二赶下了台。这种理解为他们提供了给老大以鼓励(而不是发火或沮丧)的基础。
如果老小变成了“赶超者”,本属于他的娇宠地位自然就空缺了出来。排在老小前面的那个孩子则可能填补这个空缺,从而形成老小所特有的个性。
家庭氛围
导致出现例外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孩子之间的不同。在一个推崇竞争并且塑造竞争气氛的家庭里(正如很多美国家庭那样),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强。在一个推崇合作并塑造合作气氛的家庭里,孩子之间的不同就会减少。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当他们彼此在养育方法上存在分歧时,就营造出了一种竞争的家庭氛围。那些对彼此的养育方法认同的父母,营造的是一种合作的家庭气氛。
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一个通常很应验的规则是,如果家中两个最大的同性别的孩子年龄很接近,他们就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对于这种情况的例外,我有过一次生动的体验。在一次面访中,我遇见的一位女士有个比她大18个月的姐姐。我最初的猜测是,她俩的性格特点应该截然相反。面访结果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她俩很相像。当我们谈到她的父母是什么样时,我问她在她告诉我之前能否让我先猜一下。我猜她的父母一定非常恩爱、互相合作,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彼此认同,并且孩子们都觉得父母很爱她们,对她们很公平。她奇怪我怎么会知道。我的猜测依据的就是自己对家庭氛围的影响的知识。当两个年龄相差只有18个月的姐妹性格特点相似而不是相反时,我们就可以猜测父母营造出了一种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家庭氛围。
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
在一个学区,教师们应用出生顺序的知识发现,在有学习障碍的班里,老小或心理老小的学生人数很多。这对学习障碍提出了一个很有根据的置疑。这种障碍到底是心理上的还是行为上的?老小是否在利用学习上的困难来获取更多的特别照顾?如果这是心理上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疏忽了那些不是老小的孩子可能在学上面临的困难,因为他们学会了过度补偿?②(②心理学专用词汇,指为克服自卑等心理而发生的过度反应。)
在一所小学里,有一群学生似乎能将每个老师都逼得发疯。当这些学生上二年级时,他们的老师一心盼望着退休。他们升入三年级时,他们的老师迫不及待地等着放暑假。终于,四年级的老师对这些孩子做了一次出生顺序调查,才知道这些孩子中85%是老小。他们很多人花大量精力来表现自己的“无助”,并寻求老师的特别关注。四年级的老师利用班会取得了重大的改善:通过增进这些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朱蒂·穆尔是一位五年级老师,她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以出生顺序和读书小组为研究课题的。她发现,在阅读能力最强的几个小组中,老大和独生子占很大比例;而在阅读能力最低的初级小组中,老小占很大比例。她用录音机录下了她在每个读书小组里提问时学生反应的状况。在阅读能力强的小组里,所有的孩子都会举手,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在中级小组里,竞争就不那么激烈,但总会有人起来回答问题。而在阅读能力最低的小组里,孩子们则往往会表示他们没搞懂,需要更多的帮助。
穆尔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是她的读书小组中阅读能力最差的孩子(我叫他约翰)。她有些担心他是否智商偏低,所以她帮助约翰的第一步是带他去接受心理测试。随后,她和约翰做了一次生活方式的面谈,得知他是家中的老小。更有趣的是,他有三个姐姐,分别叫乔治娅、罗伯塔、波拉。她还得知家里的每个人都称约翰为“约翰王”。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穆尔老师就可以对男孩子在这个家里的价值以及他可能受到的极度娇宠做出有依据的猜测了。如果他从来没有体验过责任感,他怎么会想为自己做什么事(包括学习)呢?穆尔老师的预感得到了证实,她接到的心理测试报告说约翰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他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磨炼操纵别人的技巧上了。
穆尔老师和善地跟约翰谈了一次,告诉他说,她现在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相信他在阅读能力最强的小组里也会做得很好。她把他换到了一个阅读能力最强的小组,他果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愚弄穆尔老师了。最大的问题是约翰的几个姐姐,她们认为穆尔老师对她们的小弟弟的期望和要求太不合理了。
注意,当告诉约翰他的把戏已经该结束时,穆尔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她没有以一种说教的口吻说“我知道你能做得更好”。她说的是:“约翰,我已经发现你是一个多么能干的小伙子。我会把你换到阅读能力最强的小组中去,因为我百分之百地相信,你有能力在那里做得很好。”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最恨父母对我们说“你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这句话背后的态度常常是说教或者失望。这种态度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丧失信心。对绝大多数老大来说,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是灾难性的。老大做得可能不尽人意的原因,在于因过于追求完美而造成他们过于紧张,以至于表现的没那么好。
告诉排行中间的孩子说,只要他们努力就会做得更好,也可能会让他们丧失信心,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可能像已经在某一方面独占鳌头的哥哥姐姐做得那样好。老小也不喜欢别人来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他们的观念是惟有别人照顾他们时,他们才会得到更多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穆尔老师对待约翰的方法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穆尔老师的做法很恰当——是一种鼓励的态度,而不是失望的态度。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老师,出生顺序的知识都会有助于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仅仅让另一个人知道,你能明白、理解并且尊重他的观点,就已经是你所能做的最具有鼓励作用的事情了。能够说“我能理解你肯定会觉得是那样”,与指责和埋怨的话“哼,难怪你会那样呢,原来你是个老大(或排行中间的孩子、老小、独生子)”——是极其不同的。
对出生顺序的理解帮助一位爸爸终止了自己的儿子马克形成“完美主义”的恶性循环。马克是家里的老大,到8岁时,玩任何游戏都输不起。爸爸其实也助长了马克的这一心态,因为他不喜欢看到马克烦恼、哭泣,而总是让马克赢棋。在了解到出生顺序的知识后,爸爸认识到让马克经受一些失败更为重要,于是他开始在一半以上的棋局中赢棋。刚开始时,马克很生气,但不久就能更有风度地对待输赢了。有一天,和马克玩传球时,爸爸扔了一个臭球;马克没有因为没接到球而生气,而是幽默地说了句:“好球,爸爸;臭球,马克。”这让爸爸觉得马克到达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出生顺序和婚姻
出生顺序的知识也能帮助父母之间相互增进了解。想一想出生顺序与婚姻之间的关系,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可能猜到了,老大和老小通常更容易相互吸引。老小喜欢被人照顾,而老大愿意照顾别人,这种组合看来非常般配。然而,正如阿德勒所说:“告诉我你的配偶什么地方让你不满意,我就能告诉你当初你为什么要跟那个人结婚。”刚开始时吸引对方的那些特点,后来却往往会变得令人讨厌。
在这种老大和老小结婚的情况下,老大可能后来因为总是承担所有责任而心生厌烦,并且会指责对方不肯负责,却忘记了当初这正是吸引自己的地方。老小可能对总是被人家照顾、让人家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而感到厌倦——除了那些他们确实希望如此的情况。问题是,老小需要的时候,却不见得是老大想给予的时候。
当两个老大结婚时,通常是出于赏识对方身上与自己相同并且令自己引以为傲的特点;当两人无法就到底谁说了算、谁的方式最好而达成一致时,麻烦就开始了。
两个老小结婚通常因为他们发觉俩人一起会很快乐,可到了后来,他们可能会埋怨对方对自己照顾得不够周到。
让排行中间的孩子适应任何一种状况,可能最容易也可能最棘手,这取决于他们变得有多反叛或者多随和。
只要有相互间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间的结合都可能是成功的。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老小和老小的结合。一次,他们要外出度假,出发时,他问她旅店订好了没有。她回答:“没呢,你没订吗?”他俩都笑了起来,并且开开心心地一起找旅店去了。
出生顺序和执教风格
执教风格也可能因为出生顺序的不同而不同。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他们通常愿意为学生组织一些有趣而复杂的项目。他们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由于这种情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普遍了,在他们学会不用发号施令的方法就能让学生们有秩序之前,这些老师大多数都很沮丧。他们很快就能看到正面管教对孩子以及对他们自己的长远好处。
那些排行中间的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抱有与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同样的兴趣。他们会关注那些反叛的学生,并希望自己能给予他们积极的影响。这些老师会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
那些排行老小的老师常常很有创意而且很喜欢玩儿,他们最不在乎孩子们的喧闹和混乱。这些老师通常愿意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他们自己就不需要事必躬亲了。
出生顺序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增进他们对自己和对孩子的了解。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知识不是用来给孩子贴标签或下定论的,我们不能多么自鸣得意,以为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多么“正确”。它只是用来帮助我们懂得为什么孩子常常在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懂得应该做出怎样的帮助。要记得,人可以有很多途径来展示自己的特性,我们应该去发现并欣赏这些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