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故乡的舞龙


                  作者  闫进斗

舞龙

        无疑是社火活动中最有神密气氛、最有气势的节目。

        就在今天的闹元宵,也是最震撼,最受喜爱的节目了。

      看过许多精彩的舞龙,也曾被感染的激情迸发,从而为舞者呐喊助威。但观后回味,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让我惆怅。每每便回想起儿时家乡的舞龙来。

        家乡的舞龙很传统,套路也很讲究,才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首先是糊龙头扎龙身。

      龙身一米粗细,用三根绳索把竹篾圈连接起来,一般十三节三十多米长。然后在竹篾圈上糊上一块块五颜六色纸质龙鳞。龙尾是一束两米多长的竹篾的,舞动起来哗哗作响,

        糊龙头,不仅需心灵手巧。还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传说中龙,是牛头驴嘴虾米眼,鹿角象耳金鱼的鳞。有一个叫舍孩的师付就可以凭想象糊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来。龙的下颌和舌头是活动的,舞动起来一张一合的,像是在吞云吐雾。龙须,是用染红了的桑麻做的,张张扬扬地更彰显出沧桑与威风。

      龙头糊好彩妆以后眼睛是不能随便画的。画龙点睛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村里官位最大,威望最高的人才有资格。给龙点睛的日子择在辰日,由五个属龙的孩子,分别把龙的爪子和尾巴按住,点睛的人用蘸了朱砂的毛笔在两只眼睛上分别点三下,迅速地用红布蒙起来

。然后再糊一个蜘蛛才算大功告成。

        在糊龙的同时,辅助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鞭炮烟火也是自己做的。胆大心细的妇女在碾子上把木炭和硫磺分别碾成粉未,再由有着传承技艺的张伏河师付指导着按一硝二硫三木炭比例配好,做成了足够的鞭炮和烟火。挥舞流星的一般是五个人,他们自己用平日里收集的废铁丝编成小笼子

,再到山上砍来松柴准备停当。放羊的羊倌也早就操心

拾攒了狼粪等通知上交。

        那时的人干活很少讲报酬,都以能参加公益活动为自豪,干起活来真是尽心竭力,就是倒贴上也高高兴兴

无怨无悔。

        舞龙的套路也有讲究。有祭龙、发龙、起龙,舞龙。舞龙分上下埸,上场叫蛟龙闹春,下场叫巨龙腾飞。游龙、龙翻身、龙钻裆、盘龙、龙回头,这些舞龙的动作在喧天的鼓钹中,在明灭的烟火里真是神龙見头不见尾,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浩浩荡荡,排山倒海。尽显龙的气概,龙的精神。

        正月初八是人们期待的开始舞龙的日子。

        黄昏时候 ,舞龙的队伍拿上龙身和龙头,悄悄地

到村西奶奶庙前的百子桥上

把龙头和龙身连接起来,摆放端正,开始肅穆的祭龙仪式。先是除去蒙龙头的红布,奉献上猪头三性,鸡蛋是必不可少的,有乾坤相合龙凤相配天地交媾,合地天泰之卦相。再就是众人焚香叩头。

      祭龙仪式结束后,众人又将龙身缩起来,一路悄然地走到村东财神阁下的圈洞里,龙身靠着墙展开。众人又一次向着龙头焚香叩头,然后各就各位,静等着潜龙腾飞的春雷。

        人们闭着呼吸凝视着半空的一点明灭一一一那是点燃了的銃的念子。

        “通一”

        伴着疾风掠过,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紧接着就是喧天的鼓鈸。

        再看那蛟龙摆动着身躯,缓缓地从洞里钻出,犹如潜龙初动,随着鼓点节奏加快,巨龙翻滚摆动地越来越快。

        人们欢呼着,呐喊着

,拥着舞动的龙往前走。只见那巨龙:头左摇尾则右摆,尾左摆头则右摇,时而龙头高昂,龙尾则低转,龙尾翘起,龙头则低俯,巨龙蜿蜒着行进在街道上,整个村子都沸腾啦。

        从财神阁起龙以后,还要回到祭龙发龙的百子桥上

,然后才要开始精采的舞龙

。舞龙主要是在村中几个大的场子上。首先是西庙前,而后是玉皇庙前,顺街南下才到南观殿上。

        每到表演地,舞流星的就舞动着燃烧着松柴的笼子把人们驱向四周,中间尽量大地腾出一块空地来,同时夹在松柴中的狼粪燃烧着,形成一圈浓浓的烟霾,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野味,伴随着粗旷的鼓乐巨龙就登场

啦。

      其实,龙舞的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耍蜘蛛的。

龙嬉珠,一定是龙跟着蜘蛛活动的。另一方面鼓乐也喧染着气氛,控制着节奏。

        你看那蜘蛛,忽上忽下,时而左时而右,说时迟那时快,倒走着,翻滚着。龙的眼射出两道耀眼的光柱紧钉着蜘蛛,大嘴一张一合地狠不能一口把蜘蛛吞下。龙的身驱扭动着,起伏着,翻腾着……

        狼烟越来越浓,鞭炮在周边炸开了花,烟火窜上高空如同火树一般把场上照的雪亮。鼓乐在震天作响,流星在烟霾中划过,巨龙在烟雾中隐现。仿佛巨龙游过春天的旷野,惊开万树金花。

      借着火光你看那舞龙的人们,一个个打着赤臂,弓着腰,踩着马步,一丝不苟地表演着。举龙头的紧盯着蜘蛛,上窜下跳着,左扑右逮着牵引着前行,后边的紧盯着前面的,左三步右五步地跳跃着,扭动着。耍龙尾

的更是卖力,真可谓龙头看气势,龙尾看精神。

        观看舞龙的人们忘情地呐喊着,躲闪着,赞叹着。大姑娘小媳妇挤在人群中指点着,窃语着,捂嘴偷笑着

。此时此刻谁还羡慕作神仙的好呢。

      鼓乐渐渐慢下来,低下来啦。龙在场中央盘踞起来

,龙头高高地抬起仰望着中天圆月。此时大地显得格外静谧祥和,场子周围盘着的拱火腾着烈烈的火苗,人们烤着火相互问候着祝福着,透露着浓浓的乡情,荡漾着温暖的亲情……

        突然一声炸雷,鼓乐惊天动地,鞭炮齐鸣,流星拱月,烟花腾腾,天地翻复。

快看那巨龙鼻子冒着火花,嘴里吐着彩球在翻滚着,升腾着。一声口令,巨龙从五节处穿过,而后的各节滚地

,舞者手撑龙杆从龙身跃过

,龙尾扫过大地,“啪”一声高耸起来,那叫个八面威风,精神抖擞。

        人群沸腾啦,叫好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再看那厢的鼓乐队们,鼓手揮动着捧子粗的鼓槌,涨红着脸随着节奏蹦跳着,重重地打击着五尺见径的大戗鼓,脚下都能感觉到鼓点的震撼。六面大鑔围成一圈上下翻飞着,旋转着,拿手的红绸形成了一环环升腾的火光。最吸引眼球的是那一米见径的大铙。五大三粗的光背大汉左上右下地拿稳大铙,身体微微颠动着感受着节拍,在第四音节时,右臂用力把铙推向左铙,发出“咣鑔”巨响,将整个乐声推向远方。

        ……

        而今,一代舞者逝矣。那情那景,那鼓那龙,成为记忆的永恒。

        己入暮年的当年的小粉丝,向陈杂的记忆道别

        别了,故乡的舞龙!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了,故乡的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