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微信读书
第二序改变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想象你在开手动挡汽车,踩油门提速是第一序改变,而换挡则是第二序改变。如果你陷入一场噩梦,你在噩梦里跑、跳、躲避、溺水、打架……这些都是第一序改变。除非你真正醒过来,才能跳出这个噩梦,醒来是第二序改变。
你没法仅靠踩油门就换挡,也没法通过在噩梦中做点儿什么来中断噩梦,所以如果当前的办法无效,你就需要从第一序改变跃迁到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就是破局的关键。
I
网上一则新闻,一个女人哭诉自己经历几次婚姻,每次离婚原因均是因为遭遇家暴。
记者采访她的现任丈夫,丈夫说最初两个人好好的,但有时候会吵架,每次争吵时女人都会说“有本事你打我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后来男的忍无可忍一巴掌挥了过去,女的如愿以偿。
经过记者询问,女人前几次婚姻遭遇家暴都是在类似情况下发生的。
女人离婚,是因为家暴,想通过离婚再换个人,换个人的结局依然是家暴,仿佛进入了死循环。
既然通过离婚改变不了现状,那怎么才可以改变呢?她需要跳过第一序改变,进行第二序改变。
第一序改变是指系统内部的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当事件A发生且我们想要改变它时,我们通常会用A的替代物或者A的对立面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用不是“A”就是“非A”的方法寻求答案,这种二选一的方法就造成第一序改变。
就像案例中女人,通过离婚再婚来避免家暴,但经历过几次婚姻后还是面临家暴的结果,离婚-再婚-离婚...最终进入死循环,这就是第一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是对于系统的改变,需要改变模式,改变结果。它不是通过选择不是“A”,或者不是“非A”来解决,它不局限同一种类选择,而是到更高的层次去解决。
比如案例中的女人,可以先不离婚,通过改变夫妻之间相处模式,改变面临吵架时的态度等等来解决问题。
所以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反复都无法改变时,不妨重新思考,改变思维模式,用第二序改变来解决问题。
why
第二序改变可以让我们跳出问题,重新认识问题,不再拘泥于原先的思维,走出以往的认知循环,重新搭建改变问题的逻辑,思考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How
我们可以用第二序的方法,来解决第一序无法改变的问题。
1、界定真正的问题。用具体的词语界定想要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会伴随以往经历过的很多事情,当陈述问题时,很容易把事情经过、抱怨或者不满当做问题,要做的就是把模糊的陈述变成具体词语来界定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对父母对成年独居的儿子照顾非常好,经常过去给他做饭,两天打扫一次卫生,而且经常干涉儿子的选择,无论儿子怎么反抗,并一再表示自己会照顾自己,父母还是以“我都是为了你好”毫不退让,这令儿子非常地苦恼。
2、记录用过的解决对策。记录以前为了解决问题使用过的对策,有的对策用过以后仍然维持原来的问题没有改变,有的反而使问题更严重,有的问题改变了一点点但并没有达到预期。
比如儿子为了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曾经争吵过,导致父母很伤心但还是照顾他。后来他为了证明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把做好的饭拍照给父母,家里保持干干净净的,不时和父母沟通在单位自己做的决策。结果父母并没有改变,仍然认为“我都是为了你好”而一如既往地干涉儿子的生活。
3、想要达成的目标。目标要求是具体的,清晰的,可衡量的,这里要注意模糊的目标并不是真正的目标,比如“希望快乐一些”,“减少痛苦”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目标。
比如儿子希望父母不要干涉自己的生活,这个目标不够清晰,只有父母明确表示“你已经长大了,我们不会再干涉你的生活”类似这样的话才是目标。
4、 制定一个能改变的计划。分析以前用过的方法,分析哪些改变坚决不能用,哪些问题可以改变策略再使用,需要增加哪些方法进行改变。
比如儿子分析用过的策略,和父母争吵的方法不能再继续使用。
做饭拍照沟通可以换个方式,不再做饭和打扫卫生,也不再和父母沟通公司的决策,而是每天催促父母过来做饭打扫卫生,故意把家里搞得很乱,父母干活时再挑剔几下。
面对巨婴儿子的不劳而获,父母会重新审视“我都是为你好”的想法,然后明确表示要他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再照顾他,目标达成。
适用于第一序改变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A1
我每天晚上11点多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因为前一天睡觉太晚,导致每天早上起来就很难受,我决定把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改在10点。
我睡觉前爱玩手机,为了控制玩手机时间,我下载了一个软件,设置了每天晚上10点开启,这样过了10点就不能玩手机。
刚开始几天挺好,快10点时开启软件,关灯睡觉。后来有几次到了10点,不舍得放下手机,想着要不再看几分钟?几分钟过去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算了,今天破例一次吧!
几次破例之后,又回到以前的23点多睡觉。
后来又改为让女儿(平时住学校)监督的方式,我让她每天提醒我10点睡觉,如果没睡就给她发个10元红包。
接下来几天,她会按时提醒我,不过她有时候一忙就忘了提醒,后来我因为没有人提醒也乐得自在。
执行一段时间后,我俩渐渐忘了这个约定,早睡的计划也泡汤了。
后来干脆用A4纸打印提示语,贴在床头墙上提醒自己早点睡觉,每天睡前一抬头就看到醒目的“22点睡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提示语在心里已经变得习以为常,每次看到提示语也是一扫而过,再后来,提示语进了垃圾桶。
当然,想早睡的计划还是没有成功。
反思:
1、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总控制不住晚睡,因为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有自己的休闲时间,不舍得早睡。
2、知道23点多睡觉是个需要改变的问题,但是重视度不够。
4、做过的方法一直是围绕靠外力来改变,比如关手机,督促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试试。
A2
准备用拆页中第二序改变的方法,从1月1日开始,在一个月内有15次是22点前睡觉。
1、问题。
每天晚上23点以后睡觉,导致早上起床后,因为睡眠不足很难受,后来决定22点前睡觉,但是有时候做不到,所以每次超过22点还没睡觉时会有些焦虑。
我的问题时想22点睡觉。
2、曾经做过的解决办法。
睡觉前不玩手机、让女儿督促早睡、墙壁上贴提示语早睡。
3、目标
一个月有15天在22点之前睡觉。
4、计划。
分析之前用过的方法,都是借助外力提醒自己早睡,我制定的计划如下:
第一步:网上搜索22点睡觉的好处。
第二步:做一个晚上关灯和起床时间计划表贴在床头。
第三步:晚上关灯前记录时间。
第四步:早上醒来记录起床时间,用一个词记录睡醒时心情。
第五步:每周看一下计划表,感想发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