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着小歌快乐的走在路上

全球权威的积极心理学家Sonja Lyubomirsky(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认为“50 perce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appiness are governed by genes, 10 percent by life circumstances, and the remaining 40 percent by what we do and how we think-that is, our intentional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The secret of course lies in that 40 percent. ”,意思是“我们50%的幸福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10%的幸福由生活环境决定;剩下40%的幸福则由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决定,而幸福的秘密就在于这40%”,因此她撰写了《How of Happiness》(《幸福有方法》)的一本幸福生活行动指南,帮助我们提升这40%的幸福,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拓展自己的积极性思维,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最终激发出幸福的潜能,让我们更持久地感受到这份满足感与幸福感。

假如你在地铁上或公交车上,你有没有留意身边的路人,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微笑的,还是郁郁寡欢,还是面无表情的?我们每天都匆匆忙忙的,一生中是否曾说过“等我有钱了,我就.......,等我有时间了,我就.......”?是不是这样的内心对白总萦绕我们脑海无数遍?到底我们真正的幸福感是什么?我们总是期待着我们希望的幸福的日子会降临,却无法停下来思考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

几乎在每一个国家的人们,当被问及一生中最想得到什么时,我相信答案无一例外,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不管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事业的成功、精神上的满足、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的人生目标,以及爱情与欲望,我们垂涎这些,无非是因为我们坚信它们会让我们更幸福。金钱、名誉、美貌、物质、健康的确可以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快乐,但对于幸福感的影响是如此短暂、如此有限,但事实的确如此。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富豪虽然已经家财万贯,但是精神上依然活的不开心。有些人,表面上看他们从小到大生活都非常平静,拥有一个和谐的小康家庭,有朋友、爱人、孩子和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且经常旅游、购物,即使他们从没有遭受过什么不幸,但仍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压力、不舒心,常常感觉孤独,觉得工作还不够稳定,很多人际关系不能以他们意愿那样随心所欲的掌控,感到没有安全感,而陷入沮丧和忧郁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认为自己并不幸福。

幸福是什么?很多人无名无利,却过得真实、随意、快乐。财富、美貌、名誉等与幸福不能划等号。我们无法准确说出幸福到底是什么?因为每一个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不一样。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你到底幸福不幸福。

假如我们每天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慢慢做一件事,例如慢慢的吃饭、洗澡、每日要完成的工作,好好记录当下的感受,用心体会,生活会不会感觉日子渐渐变得美好起来?

比起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看待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也许更加重要,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唤爱》,这边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要讲述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又在一次矿难中遭遇终身瘫痪,年老的奶奶由残疾的姑姑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都落到了小主人公孙家宝的身上,凭着小主人快乐健康的精神熔化艰辛苦难生活的故事。不幸的生活,如果拥有自己主动改变的思维模式,就会拥有幸福的体会。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其差别往往在于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不同。

例如,你有一位挑剔的上司,他总是对你的工作吹毛求疵;或者你都初为人母,照顾新生儿的琐事,睡眠不足、心烦气躁。让你情绪低落、神经紧张,心情极度不爽。如果你看到事情积极一面,上司挑剔你的工作,让你从中学习到忍耐、受到磨炼,工作质量得以提升;孩子的一颦一笑,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孩子学会坐、爬和说话,让你感受到那种为人母的喜悦,这样你便能轻松应对一切难关。

我们都对自己的健康、家人、朋友以及工作心怀感恩,很自然地我们都会感到幸福。我获得幸福的潜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只是幸福的方式各不相同。幸福不在别的地方,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我们的内心。幸福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观察、了解自己和我们生存的世界的方法。

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试着换另一个角度思维,哼着小歌快乐的在路上。我们每天对自己说活着当下,锻炼每天“微笑,微笑,再微笑”,学会原谅,不愉快的感觉慢慢地消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哼着小歌快乐的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