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前要不要学拼音,加减法和英语?政策是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公立幼儿园不得开设任何英语、数学和拼音课程,要给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但私立幼儿园、幼小衔接机构、培训班并不在约束之内,想学的话仍然有很多渠道可以选择。
每个学龄前孩子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纠结:完全零基础入学,担心孩子会落后在起跑线上,跟不上进度;提前学小学知识,孩子的童年就不那么快乐了,又担心上课讲的孩子都会了,不认真听讲。
有很多过来人会语重心长地传授经验,“拼音一定得学啊,一年级的拼音不到一个月就讲完了,孩子没提前学过太痛苦了,完全跟不上”,“英语得提前学啊,一年级一开始就是读句子,没有英语基础作业都做不完”,“不学也没关系,一年级跟着费劲点,到二三年级就好了”……
是响应国家号召给孩子减负,还是让孩子抢跑呢?不管怎么选,都无法摆脱纠结,毕竟获取的信息都不会支持某一个决定,最终还是要父母做决策:小学知识到底该不该学?
家长们的上述纠结考虑了政策导向,其他家长的选择,育儿专家的建议,唯独忽略了孩子本身。学习的主角是孩子,不考虑孩子做的任何决策,都很难贯彻下去。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该不该提前学习呢?
《儿童发展心理学》里的相关研究显示,3-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使用符号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知觉和运动技能的增强使他们独立性更强,记忆力更成熟,大脑也更有效率。
孩子从5岁开始,就有了数字和数量的概念,理解规则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收知识的能力。在孩子的大脑爆发式生长的阶段,如果不好好利用让孩子学习,反而是暴殄天物。
一提到学习,总让人想起一页一页的做题,一篇一篇的背诵文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没有问题,对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却是一种折磨。我想这也是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初衷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6岁以后才能发育好,让孩子过早写字,会影响孩子手部的发育。手指的力量不足,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也会影响孩子的对学习的接受度。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肯定是应该学习的,但是学什么,用什么形式学,才是家长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学什么,怎么学才是关键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学习知识不是主要目的,掌握某方面的能力才是关键。
数学,并不是像培训机构说的,让孩子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就能轻松步入小学了。孩子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以内的加减法,而是应该具备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推理逻辑。
语文,也不是学完拼音多认识几个字就够,要让孩子掌握语言的韵律感。英语,也不是让孩子有多少词汇量,能进行对话就够了,而是要让孩子具备英语思维,知道除了母语之外还有其他的语言体系。
用“凑十法”做加减法,教孩子自然拼读,教孩子汉语拼音,自然是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更擅长。毕竟对这些知识的检验,一张考卷就可以完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引导孩子形成相应的能力,则需要家长更多的参与其中。
家长要做到:培养学龄前儿童这3种能力
对知识的学习,通过听课能够轻而易举的学到,即使暂时落后,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能力的形成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很多人说三年级是小学的分水岭,因为学前班学的知识在一二年级就基本消耗完了,三年级将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知识,更多的挑战,让很多一二年级得心应手的孩子败下阵来,主要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有更稳固的后方,时间上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有更高的课堂效率,快速完成学校的各种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和娱乐。
在孩子上学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早睡早起,合理利用时间,能专注做一件事情,为上学做好准备。
- 数学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数学不是加减法那么简单,数学反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方向感、空间感、形状、数字的应用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比如,让孩子帮忙取什么东西时给孩子描述方位,通过“上下左右前后”等等的描述,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通过糖果的增加减少,锻炼孩子将数字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将加法减法运用到生活中。
通过积木、乐高、魔方魔尺等等,让孩子意识到不同形状之间的关联,培养孩子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刺激形成相应的能力,完全不用担心会让孩子失去快乐,失去童年。
- 语文和英语:培养孩子的音韵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音韵感,对学会阅读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的音韵感越好,他也会更快学会阅读,而且早年的音韵感和文字学习的速度存在相关性。
培养孩子的音韵感,不用参加特别专业的培训,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比如,玩成语接龙的游戏,学习和背熟英文儿歌、我国的古诗,包括备受关注的汉语拼音,英文自然拼读,都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音韵感。
不管孩子上不上学前班,家长在家都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音韵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家有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是不纠结,坦然承担选择的后果。如果你决定不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那就做好暂时落后的准备,给孩子也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一起打怪升级前进。
如果孩子提前学了知识,家长也要做好准备,让孩子依然能在课上保持专注力,认真听讲。比如拓宽学习的深度,鼓励孩子用拼音写日记记录心情,自己设计数学题目等等,让孩子能保持学习的动力。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孩子的成长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暂时的领先和落后都代表不了什么,给孩子能持续前进的动力和能力,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