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一扇古诗词之窗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摘自《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本文原载于个人gzh“天空辽远”
图源网络,叶嘉莹先生

我一直觉得诗歌很难学,并不是说去读一首诗歌很难。我说的困难是指透过每句诗词去看到作者,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不容易。

当我看完《掬水月在手》这部影片时,我更加希望自己怀揣着敬意去阅读诗歌。其中的某个瞬间,我突然觉得,诗歌并不一定要以诗歌的形式而存在。

在我接触这部影片之前,我并未读过太多叶嘉莹先生的诗句,仅在一本有关诗的书中曾读过叶嘉莹先生的一些言语。

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就是一扇窗户,叶嘉莹先生讲诗歌,也是在讲自己的人生。

诗人和诗歌,我觉得应该是互相成就的。诗人使诗歌的内涵丰富了,诗歌使诗人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图源网络,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离不开诗歌,诗歌是她生命中极为热爱的事物,更承载了她的许多情感,见证了她的坎坷一生。

在影片中,叶嘉莹先生提到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先生说这句话时,我感受最深的是先生身上透露出的坚定和平和。

我曾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叶嘉莹先生讲《诗经》的视频,我现在印象还比较深的是,那时叶嘉莹先生曾引用《诗经.毛诗序》中的一句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来说明诗歌的内涵。

图源网络,《诗经》

当我最初听到影片一开始的对话时,我的内心就受到了一些震撼。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名叫“回声”的东西。更感受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正如《与诗歌在一起》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一样:“在中国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

图源网络,《与诗书在一起》

影片中有许多元素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共同记忆,特别恢宏大气,蕴藏着中国人的共同情感。我当时想到了一句话,这些有着历史厚重感的景物,真的会让人看到一次震撼一次。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叶嘉莹先生出生时恰逢战乱,先生几经分离,几度辗转漂泊,但她把诗歌当成她成长的力量。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有一颗随遇为安、玲珑剔透的心。

对于战乱,叶嘉莹先生深有体会。

叶嘉莹先生在提起七七事变时,日寇在北京城唱歌时说:"悲笳哀角不堪听"。当我看到这个片段时,我觉得特别难过。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先生随丈夫赴台时带走了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老师顾随的笔记。

先生在提起师长顾随与她唱和的经历时,我特别清晰地记得她的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虽然整部影片,先生给我带来了和蔼以及平和的感觉,但我还是觉得先生在回忆起师长顾随时,她是觉得幸福的。

《掬水月在手》中提到了两首特别的词以及它们的创作过程,以下文字摘自《顾随先生与古典诗词: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

1943年春,就读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二年级的叶嘉莹先生在顾随先生的课堂上记录下顾随先生对雪莱《西风颂》中的“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翻译“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并足成一阕《踏莎行》:
用羡季师句,试勉学其作风,苦未能似。
烛短宵长,月明人悄。梦回何事萦怀抱。撇开烦恼即欢娱,世人偏道欢娱少。
软语叮咛,阶前细草。落梅花信今年早。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1948年叶嘉莹先生南下结婚,之后随夫去了台湾。1957年2月,顾随先生在天津足成了自己的一阕《踏莎行》:
今春沽上风雪间作,寒甚。今冬忆得十余年前困居北京时曾有断句,兹足成之,歇拍两句是也。
昔日填词,时常叹老。如今看去真堪笑。江山别换主人公,自然白发成年少。
柳柳梅梅,花花草草。眼前几日风光好。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1960年顾随先生辞世。1979年叶嘉莹先生首次回大陆讲学,写下了“归来一事有深悲,重谒吾师此愿违”(《赠故都师友绝句十二首》其六)的感慨。为了纪念自己的老师,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2012年12月20日,叶嘉莹先生在第十六届“叶氏驼庵”奖学金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改写了前人的诗句,发出“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的感慨。她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情谊,有时甚至比骨肉更亲近。因为骨肉是天生来的,是血缘的关系,而不在于个人精神、思想上有没有一种自我的选择。而师生的情谊,则是他们的理想和志意的一种传承。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师生的情谊更为可贵。我们讲授古典诗歌,我们的理想和志意,都是寄托在歌诗里边的,而且不只是我们自己的理想和志意,我们也透过古人的诗歌,把他们的品格、理想,他们的志意、怀抱,他们的情操、修养,传递给同学。我很庆幸自己能得到很多非常好的老师的教导,但是他们在课堂上所讲的大半只是知识的传授,而让我能够在品格、修养、人生上又提升一个境界的,我觉得是顾随先生。顾随先生讲课其实很有特色,没有课本,也没有讲义,他上课是一片神行,完全凭灵感来讲诗的。”(《师生情谊七十年》)
图源网络,叶嘉莹先生

我说《掬水月在手》是一扇窗户,更重要的是,这边影片为我们撕开了一个了解叶嘉莹先生的的一道口子,撕开了一个了解中国诗词的一道口子。

之前我读到过一篇文章,说叶嘉莹先生是“穿裙子的士”,我认为这句话是赞扬了叶嘉莹先生的优雅、博爱以及爱国。

我们并不能真正说看完了这部影片就有多了解中国诗词,多么了解中国文化。而应该是我们看完了这部影片,所以我们愈加需要更加了解中国诗词,愈加需要去了解中国文化。

影片:掬水月在手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与困难相伴相随,但她没有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鼓励我们认真踏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要浮躁,不要心焦。

你可能感兴趣的:(掬水月在手:一扇古诗词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