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粤港澳大湾区观察:中国最高薪城市群的投资发展机遇》读后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有望跃居世界湾区前排,不久将来会超过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湾区发展注定为中国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并能够给中国其他地区经济改革起着示范参考作用。

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有望跃居世界湾区前列并终将会超越其他三大湾区?即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世界湾区。这首先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首先在于世界级城市群,且粤港澳三地有这样的地理、政治、经济、交通、人文、法治等基础。打造港澳服务+珠三角制造为一体的湾区格局,首先是在于将经济体系打牢建稳,而后为“一带一路”的开展能够提供持续而强劲的支撑一足,在此过程中,三地优势互补,港澳向粤提供优质的现代服务,粤则向港澳提供稳健的工业支持。

对标三大湾区。纽约湾区,一个高水平城市集群地,各种工业集聚,就业、卫生、环境、治安都深受民众欢迎;纽约区域规划委员会三次跨区域统筹,对交通、管理、社区系统影响甚远;密布的交通网,为经济运转更提保障。东京湾区,产业逐步升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调动本区内各要素联动,市场在政策引导下发挥重要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及区域竞争,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治理。旧金山湾区,硅谷的存在使得簇群效应更为凸显,知识、关系、原动力三者紧密联动。

三大湾区所存在的优势,粤港澳湾区也有,而存在的问题也有,但是要解决好,以其独特的优势区位,强大的制度融合性,必然能位居前列。

粤港澳地区首先得从广东说起,首先国家今年来对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持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广州更是要发挥湾区核心兼省会的作用,着力建设现代化国际运营环境,针对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治保障和政务服务等制度安排要对标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港澳大学科研资源同粤地产业联合,加速产学研进一步推进,呈现“1+1+1>3”的局面。

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几个城市在广东自贸区这大环境下纷纷同港澳就金融、海运、电商等不断加紧加强合作,以期在大湾区中取得各自独有的优势。如广州,继续加大科研经费加速建设科研创新强市,强化基础与应用基础、推动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但是广州整体科研密度还是无法同深圳、上海比拟,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未来,广州仍需要对科研及应用加大投入,实现同其他城市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深圳的发展更不必多说什么,它的核心在于打造“中国硅谷”,吸引全球不同专业领域人才来此,为基础科研奠定基础,进而向产业发展靠拢。将深圳逐步打造成具备风投、政策、产业三方面优势的创新城市,并且重视产业技能人才,各个环节不出现短板,为大湾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粤港澳三地重中之重还是要在制度创新中体现,这就要求广东自贸区必须拥有更大的管理权,权力足够,才能推动改革深入、彻底。大湾区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能否消除人、物、资金和信息流动的制约,最终在三地实现合作、融合、发展的目标。制度对接要定位精准,内地法律框架下借鉴引入香港标准规范,接引专业法律人才进入内地进行指导,并对香港入粤地区人员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政策壁垒。同时,建设横琴“澳门新街坊”,引入澳门建设模式,参照澳门社区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由澳门企业负责在横琴投资建设,并争取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适用澳门现行政策和做法。

针对港澳两地,香港的优势在于具有各方面的国际化人才,首先它的定位是“国际创新人才枢纽”,这就要求它要将人才培养进一步同国际接轨,而后不断输入内地,实现血液的循环流动。同时打造成更完善的科创生态体系,研发型高校为大湾区科研创新提供原动力。要加强研究人员及高校学生同地方企业的对接,进而缩短科研向实际运用转化的时间。同时,香港也要不断吸引内地人才,实现多维度融合。

澳门要在大湾区的背景下打出多元发展“组合拳”,发挥好中国同葡语系国家贸易的大门的作用,不断加强同葡语国家合作交流;增强多元文化旅游产品和体验,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要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慢慢改变对“博彩业”的过度依赖,同时也需要加强同珠海、江门、中山的深入对接,发挥“国家所需,澳门所长”的作用。鉴于澳门独有的制度优势、特殊的历史地位、既有的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它意味着澳门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在国家总体发展的大战略、大格局中,未来澳门发展建设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既有定位和任务展开。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目《粤港澳大湾区观察:中国最高薪城市群的投资发展机遇》读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