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推文赏 | 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唯有保持沉默

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齐物论之我见

【推文作者】:乐德乐

【评论者】:梦也馆长


作者对《齐物论》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读,极有见地,引人深思。以否定百家是非观为出发点,经历了对于彼我关系的辩证思考,形成万物混成的彼是观,最终点明人生逍遥是归途。虽然有些深奥,但也只有在对于形式逻辑的挑战之中,才能捕捉到辩证逻辑里否定之否定的矛盾合题的蝴蝶。

看到万物混成的彼是观,自然地联想到了现代科学的根源观念之一——还原论。还原论认为某一特定实体是由更为简单或更为基础的实体所构成的集合或组合,例如西医的解剖学将人体拆解为不同的器官,生物学又进一步研究了组织和细胞,化学着眼于分子尺度的化学反应,物理学更是不断地寻找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直到最终发现了奇幻诡谲的量子世界,本以为拆解后的微观世界会更简单,没想到却是一个被测不准原理所支配的更加复杂混沌的世界。

当基于还原论的科学发展遇到了瓶颈,人们开始对这种预先设定的观念假设产生了怀疑——还原论实际上是假设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却忽略了另一种可能性,即整体会具有所有局部之和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这便是还原论的好邻居,整体论。西方科学后来发展出的系统科学里就主要采用了整体论的本体论预设,而在遥远的东方,老庄哲学中早就蕴含了对于整体不可分属性的洞察与论述,且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深度。

还原论与整体论,可能是东西方哲学中诸多差异的主要来源,也是中西医的主要观念分歧之一。而庄子万物混成的彼是观,则是对整体论观点的发扬光大。

昨日的哲学推文恰好也是杂谈庄子,我不严谨地总结了一下道家与佛学的差异:道家追求“1”,佛学参悟“0”。实际上,二者的差异也恰好是共性,因为“0”与“1”相伴相生,正是有无相生的内涵。万物归一的终点,与万物皆空的归宿并无二致。洞见“色即是空”的佛陀所领悟的道理,不也是某种程度上归于“1”的大道吗?

每每念及于此,就深感老庄哲学之奥妙,因为在简简单单的一个“道”字中,就能够包罗万象。但包罗万象之道理,也就如同佛学中的“空”一般虚无缥缈。

于是平凡如我,终究要警惕跌入半吊子的不可知论的形而上陷阱,用一句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打断自己的套娃沉思——

“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唯有保持沉默。”

你可能感兴趣的:(馆长推文赏 | 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唯有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