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回忆是什么样子?

石黑一雄的第一部作品《远山淡影》

事实仍旧如此,我不应该后悔从前做的那些决定。P5

一天早上我发现他醒着,他对我说房子安静得让他想到坟墓。P208

故事简介:

整个故事以妮基看望悦子为开头,以妮基在五天后离开悦子为结尾,中间是对长崎的回忆。

小说以双平行线展开,副线是悦子现在英国乡下生活,她的女儿妮基来看望悦子并住了五天,悦子此前有一个大女儿景子因上吊自杀而死。

其中景子是悦子与日本丈夫的女儿,日本丈夫在二战中死后,悦子带着景子移民英国。妮基是悦子与英国丈夫的女儿。

主线是在妮基来看望悦子的那五天里,悦子想起了大约二十年前在长崎的往事。在长崎,悦子遇到了一位单亲妈妈佐知子和她的女儿万里子。佐知子带着万里子跟随一个美国人移民到美国,但实际上万里子是不愿意移民美国的。

感受:

读完整部作品的时候,正是书名所展现的那样,留给我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一种淡淡的感觉。小说没有多少介绍故事背景、人物来龙去脉之类的说明性文字,连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都算不上。整本小说读完之时,我唯一的思考是石黑一雄是如何能够获得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因为不管是语言还是故事情节,小说都是如此地平淡。

关于结尾的最后一段,当时我的感觉就是:

这不就是电视剧里所谓的烂尾吗?但神奇的是合上书页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的失落感。以往每次读完一本书,我总是习惯性地感到失落,因为故事就到那为止了,那本书看完了,就再也没得看了。但是《远山淡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却只像是个小片段,读过之后反而有了期待感,尽管清醒地知道永远不会再有续集。但这种感觉自然得就像是我过完了今天的生活后会期待明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伤痛文学作品,一本流散文学作品,但冥冥之中我觉悟到的不是无尽的苦痛折磨而是生活还在继续。另外惊讶的是,我读的是中译本,但从未有过中途停下放弃阅读的想法,以往我看翻译作品,不论情节如何精彩,却总有不愿继续下去的想法,我并不觉得那是翻译水平的问题,而猜想是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在作用。

以上是我对于《远山淡影》的第一次感受。

第二次感受的产生是两天前在写这篇感受之时。

小说中没有描写战争,没有描写战争后长崎的面貌,也没有极力描述人物们战争后痛苦不堪的状态。小说中人物从未谈论过战争,而是用表面的冷静和强烈的沉默来回应战争的恐怖,这是一种异常的平静和克制。看似没有大悲大哭,但实际上不哭不代表不伤心,就像笑着不代表一定开心。借用《请回答1988》里的一句话“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在这里,我想起了韩寒曾在《告白与告别》中写下“我特别喜欢MV式样的情绪段落,我认为所有的情绪都应该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产生。比如表现一个人最喜欢的狗死了,传统的处理方式不外乎是:你叫狗的名字,它没有出现;你看着它的照片,神情特别失落;你看着外面别人的狗在跑,感觉很悲伤。而我可能会这样处理:狗的主人有强迫症,他每天要上十四个台阶,每次他都是走到第十个台阶,最后四个他必须一步两个台阶跨上去。但是在他的狗死去的那一天,最后四个台阶他是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之后这个情绪就结束了,我不会再去做其他的交代,因为我会觉得那些桥段比较酸。”其实,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冲击感吧。

此外,猜想得到佐知子就是悦子,万里子就是景子。在小说的回忆叙述中,悦子将自我与叙述者分离,以旁观者的姿态伪装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其实这是因为“某个人觉得自己的经历太过痛苦或不堪,无法启齿,于是借用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然而在小说即将结束的时候,悦子说了一句话“那天景子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p237,就此她精心编造的旁观者的故事被真相了。悦子冷静地回忆了如此久的事情,却被自己的一句话捅破了真相,想来讽刺又可怜,可笑还悲哀,还夹杂着不能言说的无奈。这样的结局带来的冲击力确实力量强大。若是看过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想必会更好地感知到这股力量。在电影里面,男主角为了掩盖自己杀人事实,将杀人事件中的自己和女朋友的位置调换,意图将罪责嫁祸给女朋友。我记得当时看电影的时候一直都坚定认为男主角所陈述的便已是全部事实,直到最后被揭穿的那一瞬间,真是晴天霹雳或者说是啪啪打脸,当然被震惊的不只是男主角,还有观众们。这种蛰伏许久、一触即发的冲击力可怕的也许还不是力量有多强大,而是扎了悦子的心也在读者心上留了刺,而且这种痛还得默默忍受着。更可怕的是,悦子道出真相之后,叙事风格依旧,石黑一雄未曾打算掀起一丝波澜,越是冷静越是可怕,越是可怕越是残忍。

以上是我的个人感受。

最后以诺奖对石黑一雄的颁奖词作为结尾“他的小说以巨大的情感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展现了一道深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回忆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