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4晨间日记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通过本周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一一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我们必须花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学生:我要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

有些老师认为工作繁多,我们该怎样抽出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呢?下一章:从哪找时间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非常有效的方法——阅读。天天看书学习,终身以书籍为友。不断流的潺潺小溪终会汇聚成思想的江河。老师明白了知识的原理,这样备课时,就不用在花费几个小时了。空余出来的时间我们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真正给他们需要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牢记:学无止境,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学徒的心。与各位老师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2-14晨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