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无效团建”?

“为什么感觉每次团建过后都有很多人离职?”

明明这一次看起来不错。

这个结论,问过你身边的员工了吗?

如果觉得这种问题不需要征求员工的看法,那你的格局就小了——

“以自己的价值排序来替代别人的价值排序,并且保持着莫名自信就是领导者不具备同理心的一个典型特征。

这种状态会很快让人丧失领导者地位。”

插个题:

塑造领导力的前提是什么,是同理心!

关于塑造同理心,在杨明老师的文章《同理心——塑造领导者和组织的秘诀》有详细的探讨,这里不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阅读)。

现实中令人无语的团建失败例子太多了。

导致现在一说到团建,部分员工脑海里的第一反应——

“能不能不去?”

这真的不怪员工,因为每个领导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同,所以导致了这种“团建效果参差”的现象。

失败的团建例子  图源:知乎
失败的团建例子  图源:知乎

离大谱!

年底节日扎堆,不仅有西方的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还有中华传统节日元旦、除夕等等。

年会、总结会、年度团建等活动也接踵而来。

无论哪种形式,企业做员工活动的初心都是:

1.借此机会让不熟的员工们彼此热络起来;

2.让员工放松工作时紧绷的身心,消除彼此间的距离感,进而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3.希望员工心中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进一步。

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在做这些活动之前你要清楚:活动的初心和核心到底是什么?——

初心是“人”,

核心是企业文化。

如果领导者不带着对初心和核心的思考就去制定员工活动,员工活动就鲜有成功的。而要“抓住人”,就先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5点关键作用:

01.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就不会有优质的凝聚力,也不能促进企业发展。

02.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降低人员的流动。

03.鼓舞士气。

当员工丧失信心的时候,通过企业文化来鼓舞士气。

在特殊的节点给员工注入新的驱动力,结果对员工和企业来说是双向的。

04.优质的企业文化吸引优质人才。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人才选择一个企业不仅仅是考虑薪酬待遇,个人工作价值的“提现”更是他们择业的主要考量标准。

05.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

公司越成熟,人力成本越高。

有调查显示,成熟期的公司人力成本是其创业期人力成本的10倍以上。

不仅如此,离职员工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极大,比如被竞争对手聘用等等。

处于同样窘境的还有新员工培训。

根据网络统计:

有近80%国内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是“无效培训”,仅仅把它当成了员工入职的“例行公事”,没有重视起来。

如此说来,如果在新员工时期没有“开一个好头”,后续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开展的活动也不会深入员工的内心。

一起来看看实施得不错的企业文化活动和新人培训案例——

案例一: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某校区的企业文化活动:

校区200多名员工,为把企业文化融合到员工团建中,他们做了以下活动:

新员工、应届毕业生、老员工分别聚在一起办茶话会,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进行多样性交流

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组织员工一起徒步;

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比赛并给优胜者奖励;

注重一些重点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在节日里给员工“节日福利”,比如:送上一束鲜花、发放纪念品、提早下班等。

企业不是一台冷冰冰的商业机器,企业文化是会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精神需求的。

案例二:

微软的新员工培训:

每一个进入微软公司的新员工,第一步是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把新人转化为真正的微软职业人。

光是关于如何接电话,微软就有一套手册,技术支持人员拿起电话,第一句话肯定是:“你好,微软公司!”

一次,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举行庆祝会,员工们集中住在一家宾馆,深夜,某项活动日程临时变动,前台只能一个个房间打电话通知。

第二天她面露惊奇地说:“你知道吗?我给145个房间打电话,起码有50个电话的第一句是‘你好,微软公司’。”

在深夜里迷迷糊糊地接起电话,第一句话依然是“你好,微软公司”。

事情虽小,但微软企业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组织成功的员工活动,执行起来是非常“丝滑”的。

参与的每个人都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参加。

若是大家对这个活动都是消极的态度和反应,参与度不高、组织者全程唱独角戏,那么组织者应该反思自己和团队在哪里出现了问题。

结 语

只有用心组织,才能真正体现出员工活动是企业给与员工的一种福利。

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让员工间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出企业文化真正的“动力”、“纽带”作用。

让受企业文化影响下的员工推动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

— THE END —

作者:商柯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不是在“无效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