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应该去哪里?

2018年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首轮录取榜单,学校根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三个方面筛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最近几年,美国私立高中联盟推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模式,这一模式关注学生8个方面的表现:分析与创造性思维,口头和书面表达等复杂沟通能力,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数字化和量化分析能力,适应性、主动性和冒险能力,正直和道德决策力,思维习惯。这一方案得到了众多著名大学在内的美国入学、资助及成功联盟的支持,目前正在从理论评价模式走向评价实践,进而引领高中变革。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竞争加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狂飙突进,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成为教育探索新的出发点,对于高中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义自然也包含其中。2009年,美国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提出的21世纪学习框架,重点强调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职业与生活技能。其中,学习与创新技能包含了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合称“4C能力”。这些都超越了具体的知识,是多领域通用的、多维度的(知识、方法、态度等)、与高阶技能和行为相关的、应对复杂问题所需要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中有言:“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作'教书'。……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了;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哪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匙。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根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成为推进国家民族的整个轮子。”

高中教育的属性是基础性,是培育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完成阶段,它的使命在于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发展与学力发展的基础。

普及高中教育,强调所有学生共同的基础教养,应该是“卓越教育”,即促成每一个学生能够达到他所能达到的发展高度。

侧重于大学预备教育功能的高中教育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描述的高中生形象是:自立的个体、共生的精神、领袖的气质。学生到学校里干什么?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的意义和责任,这也是教育和教师的使命。教育最本质的内在性是养成学生强烈的价值感,让他们变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这样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召唤。

佐藤学说:“所谓'好学校',绝不是'没有问题的学校',而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问题'、齐心合力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学校。”高中教育要在不断纠偏中走向育人为本。(19.01.04《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中教育,应该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