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民俗,把根留住
——“民间采风”主题作文导写
[话题导写]
从2008年开始 ,我国 “五一”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1天,春节黄金周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假一天。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传统节日的回归,因为传统节日是我们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亲近民俗,就是拥抱脚下的大地;亲近民俗,就是留住我们的根。
一、描绘民俗活动的热闹场面,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龙舟竞渡,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或赏菊等。描写盛况,要注意写好场面,最重要的是场面的观察。观察场面,首先要看场面的总体面貌,还要看场面中各种人物活动的情况,尤其要注意主要人物的活动。写总体面貌时,可以空间为序,选择场面的中心部分,逐步向四周观察。其次,观察场面时要顾及周围的景物和烘托人物活动的背景。再次,观察场面要捕捉精彩的细节。
二、记叙流传当地的民间传说,要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使人物鲜活,文章生动,主题突出。写时要做好材料的取舍,坚决舍弃那些包含迷信、唯心的成分,使我们写的民间传说更健康、更感人。
三、介绍当地的民俗艺人的逸闻趣事。如酷爱剪纸的奶奶,爱唱山歌的爷爷。写时要精心选择材料,选取那些最能体现出民间艺人特色的事件,精雕细琢,仔细刻画,写出他的精神风貌。
四、介绍当地的风味小吃,如羊肉泡、臊子面、擀面皮、河马鱼的做法,吃时的感受,外地人对家乡小吃的评价等等。
[名作引路]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解析] 本文总体上按时间顺序来写。先写上午11点钟左右人们吃过午饭出城看划船,再写赛船过后看追赶鸭子,最后交代这两种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描写看划船,先写赛前准备工作,再写划船赛手的选配和协力,继写龙舟竞渡时观众的呐喊助威,最后写优胜者领赏时的风光。写赛前准备,先倒叙小伙子们“数天以前”在潭中练习进退之事,再插叙赛船“平常时节”的搁放地点,“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这样安排,文路清晰,渐次展开,既突现了重点场景,又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片段擂台]
1、随着唢呐声和鼓点的加快,这些扭秧歌的人,脚步迅速加快了,手中的动作也变了样。在第一个人的带动下,全队的人都将扇子举至眉前,上下舞动,仿佛是映着夕阳的浪花在不停地翻滚。人们都在称赞这好看的秧歌,而在这时,秧歌队的队形变了。二十多人在空地上组成一根麻花状的图案,所有的队员仍在不停地前进,手中的扇子也变成了纳凉状,肩上的红绸子一头攥在手中,甩动如飞,整整齐齐,没有一丝杂乱。这也增添了舞动的美感,在扇子和绸子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半天,我才明白,这麻花状的图案,其实是他们在沿着波浪线走,两组人穿插在一起,便形成了这种美丽的图案。
2、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艾草,据说能避邪祛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艾草。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芦苇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好,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糯米的香味。吃一个粽子,闻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同学们,读了以上两个片段,你都有哪些感悟?你们当地都有哪些民风民俗?都有哪些风味小吃和特有的民俗工艺品?写个片段交流交流。
[学生佳作]
凤县的社火
陕西省凤县双石铺中学蜜蜂文学社 王漫宇
提起凤县的社火,那真是威武壮观……
社火是凤县人民的传统的娱乐活动,多在元宵节游演,人称“耍社火”。劳作了一年的农民为了庆祝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便组织起来,自扮自演成各种戏曲人物,在村镇游演。由于它源于社日,意在祈求吉祥、日子红火,故名社火。
凤县的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演技玄妙高超,规模十分宏大。凤县所有乡镇都有社火队,仅双石铺镇就有十余家,几乎村村都有。每当耍社火时,一次动用几十辆拖拉机或汽车,动用数千人,炮铳震天,彩旗招展,锣鼓开道,舞浩龙,耍狮子,撑旱船,扮假面踩高跷舞竹马,扭秧歌与各类社火,依次布阵,逶迤长达数里。
凤县的社火典雅新颖,艺术形式繁多,不但有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而且有高芯子。
背社火是一人两身,以假乱真,其中猪八戒背媳妇最有情趣。
马社火是给一匹匹骏马头戴红缨红花,身配彩鞍,让一个扮装的戏曲人物坐于马上,或立于马上表演。他们金盔金甲,彩绸饰头裹身,手执刀、矛、剑、戟等兵器,威风凛凛,马蹄得得,精神抖擞,仿佛天兵天将下凡,现在马越来越少,骑牛的越来越多,叫做牛社火。
车社火多表演戏曲群像。拖拉机或卡车的车厢用彩布彩花装饰成各种漂亮的厅台,戏剧人物站立其上表演出各种扮相与造型,如“打镇台”“三结义”“火焰驹”等。车轮滚滚,鼓乐震天,一曲曲戏曲故事交相辉映。凤州镇表演者还在车上不断唱着秦腔,别有一番景色。
高芯子是社火中的佼佼者,它用铁杆做成高而玄妙的表演架,架上装饰彩树、鲜花、刀矛、纸伞等物,让表演者站在绿树之尖或花心之上或立于刀矛之端,或悬于纸伞之边,或用彩绳系于空中,有的表演架上系一个表演者,有的从上到下悬数个表演人物。表演者于高空中舞出各种姿态,摇摇欲坠,观者胆战心惊,目不转睛。
凤县从正月初五起,各个乡村都要耍社火,县城于每年的元宵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社火游演,现在的社火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这不正显示了“水韵江南,七彩凤县”民俗魅力吗?
简评:本文把凤县的社火介绍的非常清楚,作者根据社火表演媒介的不同把社火分为了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高芯子等类型,进行分类说明,写出了凤县社火的独特之处。至于舞浩龙、耍狮子、撑旱船、踩高跷、舞竹马,在西北地区春节社火表演中很常见,作者也就没有介绍,这样详略分明,突出了重点。
[中考链接]
我们身边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舟。龙船形如柳叶,船头和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2016年广西南宁课改区中考卷)
解析:写作时必须仿照示例,先从形式上弄清楚所给示例的结构:第一句点出节日名称、时间及活动内容,第二句写活动主要道具的外形、装饰,第三句写参与人员的着装与分工,第四、五句写活动的场面,第六句从侧面描写观众,烘托活动的热烈气氛,第七句作出小结。梳理清楚此示例结构后,便可进行仿写。结构可追求神似,内容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民风民俗。一定要注意所写内容要突出题干中的“精彩”“健康”的要求。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发挥联想,进行语言模仿。
[新题演练]
以“家乡的 节”为题(必须填入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的民风民俗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编写:王磊老师
通联:陕西省凤县双石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