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 无知之知

(2018年5月7日-2018年5月13日,第81周阅读笔记)

                            一 无用之用

    马克思的墓志铭写到: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哲学的使命,在古希腊智者看来,认为灵魂有三种高下不等的追求,即:沉思。荣誉和利益。如果将人世比作奥林匹克运动会场,有人是来做生意的,有人是来比赛争夺荣誉的,只要少数人是来旁观沉思的。

    人的以具体的事物为对象的思虑,常被视为有用,而哲学思维纵观往来古今,上下四方,则会被视为空洞无物。就像人们走路,只认为自己脚下的那一寸土地有用,其余的都为无用,但是把其余的都挖成万丈深渊,人们还能安心走路么?

    有无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世人之通病,皆长于争强,而拙于守弱;长于利“有”,拙于用“无”。

图片发自App

                          二  无知之知

    《论有学识的无知》:由于我们追求知识的自然欲望不是没有目的的,他的直接对象就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如果我们能充分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就会获得有学识的无知。甚至对最热情的人来说,也不可能有别的东西对他更有益处,那就是它确定在他本人的那个特定的无知中获得最深的认识,谁对他本人的无知认识的越深,他的学识就会越多”。

      其实,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首先:求知的底色或前提是无知,所以无知是求知的原因和动力,同时,无知也是求知的目的,即满足无知的需求,消除无知的缺乏状态。其次,衡量其学识所达到高度的标准,也就是人们无知领域中的深入程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用之用 无知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