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终生成长者

还来不及去回味,2021年已经倒数至最后两天。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年我会称之为“勇敢”,2021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词,则是“终生成长”。

为什么“终生成长”会让我印象最深刻呢?

我的2021到底经历了什么,会最终形成这4个字?是啊,为什么呢?别急,让我翻开2021年的回忆录,好好捋一捋… …

我的2021年,并没有一个好的开头。前5个月里,我一直与抑郁和焦虑做对抗。就像太宰治所说:“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我活的像是行尸走肉,每天都重复着一套流程:不快乐的上下班、吃饭、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傻呵呵的笑。偶尔突然的警醒,为自己的颓废所愧疚、伤心,然后马上去做很多正向积极的规划列表,并发誓第二天一定要坚持照做。当然,每次都持续几天然后作罢。

终于在6月的某一天,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决心一定要做出改变。第一步就是鼓起勇气裸辞。公司的业务很多,所以我们整日被圈在公司里,对着电脑一刻也不得闲。本应该灵活多变的设计风格,被逼的流水线似的成套出图。我是一个设计师,不是没脑子复刻的机器人。如果一直原地踏步,就等于是在自动退步。

虽然没有很多资金储备,也没有找到满意的下家,我还是选择了在7月离岗。成为自由人的第二天,去医院拔除了犹豫很久的阻生齿,然后安心在家养伤。我以为这是一个蛰伏积累的好时期,终于可以静下心好好思考人生,终于有时间去尝试想做的事情。可是,我大大的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一个没有任何事情所束缚的人,像脱缰的野马,完全丧失了生物钟。我每天都是晚睡晚起、吃饭不准时、缺少运动,整个人好像越来越颓靡。我当时就在日记里嘲讽自己,“怎么开始像一滩烂泥了”。那期盼已久的自由,不过是“混吃等死”的借口。

祸不单行。当我意识到必须马上重新投入工作,给自己添加束缚的时候。郑州遇到了千年难逢的暴雨,然后是疫情,紧接着房地产低迷动荡,各家公司开始裁员。一时半刻是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了,我开始迷茫焦灼,看着余额不多的账户,整日忧郁的睡不着觉。

这种情况持续到8月底,开始有一点转机。我通过朋友介绍,参加了笑来投资营课程,认识到一些小伙伴,开始接触了“微习惯”。我当时对自己说:如果现在没有特别好的改善办法,那不如就先专心听课、写作业、读书、写作,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总比瘫在床上唉声叹气强。

读书这件事,我并没有多么看重。很早以前我有一个疑问,我读过的书,慢慢都忘记了,那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是在浪费时间吗?之后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回答:“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到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我当时看到后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这句话真是金玉良言啊。从此读过书之后,我开始心安理得的忘记,反正这些书会慢慢融入我的骨血里面,我的谈吐气质容颜,假以时日,自会发生变化的,忘记就忘记呗。

直到参加了写作营,才发现我关于读书的一贯认知,竟是错误的。“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如果阅后即忘,就不叫做读书,只能称之为“浏览”。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没有进步的原因了。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认真思考,去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养料。当我知道这个概念时,醍醐灌顶,终于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这种感觉好像是,把旧认知从自己的认知城堡上掰掉,黏上了新认知,心里异常的兴奋。

从9月份开始,我跟着《微习惯》这本书开始每日打卡践行:开合跳、读书、写作。在重复的执行中反思、更新,继续执行。2021年余下的这4个月里,我读了《被讨厌的勇气》《活法》《好好学习》等书籍,沉迷于思维被刷新的快感中,并且开始构建出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很同意稻盛和夫的观念,他在《活法》这本书的开篇,就单刀直入,呼吁在“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并且正面回答了这一问题。他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人生一世,身外之物活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有什么能证明我们的价值呢?只有愈发高尚智慧的灵魂,在持续的学习中去提升自己,终生成长。

通过读书吸收和写作整理,我渐渐看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上面。虽然十月份找到的工作也不是完全称心如意,可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只有豁达包容的心态。

纵观我的2021年,我一共读了11本书,写了7万三千字的日记,在写作培训营上传了15篇文章。2021年里,我第一次做色彩美丽的糖霜饼干,第一次录制了美食制作和读书分享的vlog,第一次和小伙伴一起直播共读书籍。还在人生里增添了从未有过的体验,比如裸辞、网恋、报名“写作培训营”、开始执行“微习惯”… …

但最让我开心的收获,是思维认知的刷新。我一直认为,高级的学习是思维方式的学习。如果我们一直以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得到的结果都是相似的,何谈进步呢?

这就是我的2021关键词:做终生成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终生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