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世界】一碗卤煮引发的“认知局限”思考
【当当文学群·凌逍逸】/文
各位书友好呀,又是一周周三了,本周的【心世界】准时与大家见面了。
在此之前,同样的一个问题问大家——
过去的一周里面,你可曾读过一些有意思的书籍,从书中学到某些对生活有益的东西呢?又或者,你可曾和某些人聊过,感叹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呢?或者,有些许难忘、值得记忆的瞬间吗?
留言区长期为大家开放哦。
好了,进入今天的正题吧,“一碗卤煮引发的认知局限思考”。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卤煮”呢?
有的人会说,咿呀,这还需要问,就是猪大肠、猪心、猪肺等东西放一块儿煮的东西,又称作火烧。
是这样的吗?有人说,不对,卤煮是指卤水煮出来的卤鸡蛋、卤鸡爪、卤肉等等。
那么,谁说的才是对的,才是真正的卤煮呢?
在你回答之前,过一下你的念头,你是在试图站队支持某个答案、反对某个答案,还是说,你在思考这两个答案各自的合理之处,又或者,你在理解为什么同样一个词语会有两种派别的看法呢?
我要说明的是,当你试图站队的时候,就掉进“陷阱”了,这个问题没有“对”的答案,都对啦。
为什么说都对呢?
回到这个问题的缘起,是昨天和舍友讨论吃的时候说到了“卤煮”,左右两位舍友说的是第一个答案,我当时好奇,“咿呀,难道不是卤味吗,就是卤蛋、卤鸡腿那些东西”?然后两位舍友开始给我科普他们理解的“卤煮”,其中一位舍友还很大声的强调“难道不是吗”?
一转念,我想到了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下去没必要了,因为两位舍友认知里面只有一个答案,我解释暂时没用了,而我想到了去广州时吃的东西,理解了他们说的卤煮是什么东西。
我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晚点在去取快递的路上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问题,有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在卤煮是什么问题的讨论上,最开始我们是各执一词,而后我理解了我舍友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没有理解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并且,我暂时没能让他们理解另一种卤煮指的是什么。
这是问题的抽象,紧接着我想到了小学时候的一篇课文——五角星型的杨桃。
当所有人都说作者画错了的时候,只有老师站过去在作者的角度看了看杨桃,而后发现还真是五角星型的呢,而其他同学则一直以“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看着作者。
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生活中有足够多的现象体现了这种“认知局限”,大多数人仅仅只是现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知世界。
如果,以这个问题把人分一下类的话,第一种人是最多的,“绝大多数时候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依靠自己已有的认知去认识世界,并且对违反他们认知的事情、人报以极大的鄙夷”。
想一想大部分吃瓜群众莫名奇妙的争吵,是不是都因为“各执一词”,只是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只有自己的是对的,别人都是傻子,然后拼命捍卫自己的观点。
第二种人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知道局限是怎么来的,然后去理解别人的局限。
在昨天的话题讨论中我处在第二种人的角色上。
第三种人最少,是那种不仅仅能够认识到彼此局限,以及局限产生的原因,还能够帮助处于认知局限中的双方互换逻辑,去理解对方的角度。
这是我们最高的目标。
在想明白这三种人的分类后,我紧接着想到了“认知局限”的分类,也有三种——
第一种是时间局限性。
“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吧?
只活在夏天的虫子,任凭别人怎么描述属于冬天的“冰”,它总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它没有在那个时间场景见识过。
类似的,南老师在《金刚经说什么》里面,提到了这么一个关于时间局限性的例子——
阿罗汉只能看见一个人五百世以来的因缘,而佛陀能够看见更加久远的因缘,有一个人想要拜佛陀为师,阿罗汉们总是说这个人与佛没有因缘,后来佛陀出面,说,“你们这些阿罗汉,只能看见五百世的因缘,真是局限啊”。
某种程度上,时间的局限性是最难克服的,毕竟,时间逝者如斯嘛,过去了的,没有留存的印迹谁都不知道呢。
第二种是空间局限性。
接着“夏虫不可语冰”,还有一句“井蛙不可语海”,类似的词语就是“坐井观天”了。
对于没有见过海的井蛙,他对于水的认知仅仅来自于肉眼可见的“一方池塘一口井”,怎么能够想象大海的汪洋浩瀚呢?
同样类似的是,在《庄子·秋水》中的一段论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没有见到北海盛况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直到他见识到北海盛况才改变了自己的认知。
第三种局限,时空叠加式的。
还记得之前的那个新闻吗,“孩子把五块钱地铁票丢了,母亲大打出手”,不少人说,“不就是五块钱吗?多大点事呢,至于吗”。
是的吧,对说这些话的人,自然无甚大事,但是对于新闻事件中的主角而言,那可真是很大的事了呢。
只是可惜,你我中的大多数囿于以及过往的经历,可能真的无法体察他们的那份心吧。
文章到这里,基本告一段落,我们讨论了三种人,三种局限,于此处,且允许我做些许总结吧——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分类里,有着不同类别里或大或小的认知局限,自然,还不自知。
借此分享,只是希望我们以后再遇见很多我们不认可、不理解的事情、现象时,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去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