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听课有感

5月,听了一节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交流 网络课《活了100万次的猫》。

听课前,做了一下功课。《活了100万次的猫》作者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主要讲述了一只从来不向人献媚,总是那么孤独而高傲的绿眼睛的虎斑大花猫的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先生解读 这是一本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

上课伊始,老师的亲和力便深深打动了我 。

先从《活了100万次的猫》书名及封面说起,邀请了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然后又播放了一次《活了100万次的猫》的动画视频,想起了王博士的金句“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追求标准答案”?放下对错, 一路前行


接着小组合作用词语描述虎斑大花猫的一生,在此之前,老师公布了小组交流建议,明确讨论任务,每个同学都将发言,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讨论单上,限时3分钟。

然后将讨论单采用人工方式交给老师,注意到孩子们分组的课桌上有paid, 采用科技手段,会更加方便快捷与高效,还提升了孩子们的信息素养意识,这里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呢。

作品提交之后,老师采用了投屏功能,小小的建议,为了照顾到后排的同学看的清晰,是不是可以采用 放大镜功能与批注功能,更有指向性一些呢

 问题 :爱上白猫是虎斑大花猫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小组讨论结果呈现

打开小组统计图后,老师会如何进行小组研讨的活动呢?我按下了暂停键,想了想。所有人都答对的情况下,让学生发言讨论,是不是可以听到不同答案的解法,更有助于思维碰撞呢。

讲述虎斑大花猫的爱的故事时,可否引进个人抢权、随机挑人,能够有效调动课堂参与。当这个功能启动,就会看到学生兴奋与专注的神情。使用paid资料推送,让学生阅读文本更流畅。使用手机端或教师端,可以让老师的讲课更自如。想起了王博士的金句“数据、科技其实会帮助你更接近‘人’;”

本课的第二次数据反馈

本课的第三次数据反馈

小组计分板 也是一件凝聚小组向心力,让学生更投入学习活动的利器呀。老师没有很好的使用 获取的数据 帮助自己发掘教学上的盲点 清晰地‘看见’学生的反馈,进而推论他们的内在思维。

       当老师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反馈的数据后,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采取恰当的教学决策在课堂上施行,对现代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基本但却非常重要的能力。

想起了王博士的金句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进化六个阶段   互动  检测  数据  对话  小组  差异

钟老师的这节课 开设于2016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以更完美的方式呈现了。

谢谢 钟老师,谢谢王博士,谢谢叶总,   谢谢麻吉星团队 提供了一次  学习借鉴的机会。

成为一位真正“以生为本”的老师,我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27 听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