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婆
——谨以此文,向所有抗疫勇士致敬!
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划破小山村的宁静,急速驶向阿根婆家。
一个后生背起阿根婆,送进救护车,其余几个后生,以最快的速度拆除了封闭阿根婆屋子周围十多天的竹篱笆。
阿根婆丈夫是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她念过书,也悉知医理。丈夫去世后,她依然守着小药店,附近的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的,找上门来了,阿根婆都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受父母的影响,阿根婆的独生子大学学的就是医,毕业后,在武汉的一家医院上班。
每逢春节,儿子都会在除夕那天准时回家,陪阿根婆过个年。今年除夕前一天,儿子打来电话,说了新冠状病毒性肺炎在武汉蔓延的情况,目前疫情很严重,他有任务,不能回家陪她过年了。托朋友买了些口罩和消毒水,会送过来。要母亲挨家挨户发给乡邻们,反复嘱托母亲并转告乡邻们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能乱出门,不能到处走亲戚。乡村的年味,依然热闹,爆竹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聚的幸福里。
年轻人,刚从外地回来,一年不见,此时格外亲切,扎在一起聊聊天,搓搓麻将。
孩子们呢,久别的父母重新回到身边,都高兴得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
妇女们则都扎在厨房,准备丰盛的美食。
阿根婆没心情去搭理这些,回想儿子的再三叮嘱,她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她知道,在过年这个特殊时期,不提前做好严密防护措施和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这病毒一旦蔓延开来,后果非常可怕。
平日里不怎么会玩微信的她,风风火火地找到村里的一个大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学会了用微信语音和视频,破天荒地在这个只有百来号人口的小山村拉起了一个微信群。
大伙儿纳闷,这老太太也学年轻人赶时潮了。
有人在微信群里陆陆续续转发了些有关武汉疫情的消息,网上说武汉封城了,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形势很严峻。
阿根婆在群里发出语音,以她这些天的听闻为例,讲解新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有多快,危害有多严重。再三提醒大家都要小心,尽量圈在屋子里,万一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便接触从外地回来的人。不要聚餐,不要堆在一起聊天打牌……。
可沉浸在节日喜庆里的村民并没太去关注这些,点击消息也只是把它当新闻看看,当作茶足饭饱后的谈资。
也没多少人会理会阿根婆说的话,认为她在小题大做,有人说她是神经质,委婉地回信息提醒她别过度紧张。似乎外面肆虐疫情与这偏僻的小村毫无关系。
大年初二,村上防疫宣传的喇叭放得震天响,大家才知道,外面疫情真的很严峻,武汉在除夕前一天就封城了。
“真封了,怎咯严重,这孩子那天也不说一声,哎……” 阿根婆摸出电话想叮嘱儿子几句,没人接。儿子离开家这么多年,她第一次感到非常不踏实。
按照农村的习俗,大年初二开始,走人家拜年的就流动起来了。
必须行动,必须严控!
阿根婆空前紧张,有些事她必须赶紧去做。
“刚才村上喇叭里也说了,外面疫情蛮吓人,武汉咯大的城市都封城了,大家自觉圈在自家屋里,不要东走西走,不要接触外面的人,染到了病毒可不得了!”
“有些人呢,就是不听,把劝告当耳边风,还出去东家门西家户乱转!有啥子好转,不要命啦!”
“都赶快打电话告诉亲戚哈,不要窜门拜年,我们都在电话里拜年啦!”
“我屋里呢,还有些口罩,待会儿我就送上门,不管老少,都要戴口罩!”
阿根婆用严厉、诚恳的语气不断在群里发出语音。
几个大学生也附和着,有人提议立刻把村口的路封起来,严防死守,不让进出。
阿根婆兑好消毒水,安排一个后生,背着喷雾器,房前屋后喷洒药水。
尔后,挨家挨户发口罩和肥皂,仔细嘱咐,生怕漏掉一个字;挨个儿劝散那些扎堆的人,直到都解散回家。
村上的干部过来了,带来防疫宣传资料,口罩,体温计、消毒水,排查和登记返乡人口的信息。强调村民每天要测量、上报体温,不能随意外出,不要走亲访友。
几个年纪稍微大点的阿公阿婆开始絮叨:大过年的,脸上戴着个白罩罩,没病量啥体温,晦气!
“老哥哥老嫂子,你看,我戴着口罩,人家就看不到我掉了几颗大牙,说话还不漏风呢,”阿根婆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口罩,耐心说服他们要小心保护身体。
征得村上同意后,阿根婆指挥三五个后生,在进村的路口用红布条拉起来一个简单的路障。
有打算携家带眷去走亲戚的被强制拦下来了,发生激烈的争吵。
“新年八节的,亲戚都不让走动也就算了,你们还拦路,扯淡!”
“阿根婆,我们戴不戴口罩关你啥子事?我们走不走亲戚又碍你啥子事?”
懆辣妇看到越来越多的围观人群,说得更起劲。
“我们啥病都没有,也没去过外地,你儿子在武汉,还是医生,两个月前还回来过呢,哪个晓得你有没有传染到病。”
懆辣妇指手画脚,容不得阿根婆解释,两片薄嘴唇噼里啪啦,唾沫星子要打死人。
“你不把自己封起来,六十几岁的人,吃了没事搞事,还到处乱跑,假装在这里做好人。”。
“我们不要你的什么口罩,鬼晓得你有没有病!”
懆辣妇一家人,驾着摩托车冲过红布条,气冲冲地跑了。
接着,又有几个人,硬闯离开了小村。
大疫当前,这绺窄窄的红布条能叫停觉悟者的脚步,却终究阻挡不了愚昧者的任性!
懆辣妇扯着嗓子的一通话,像一块巨石抛进平静的水面,击发千层波浪,刚刚还聚在阿根婆周边,无论是声援、起哄、围观、看热闹的响声,刹那间全哑了,阿根婆刚刚想轰也轰不散的人群,嗖地一声四处逃离。
下雨了,阿根婆和几个后生尴尬地站在路边,她瘦弱苍白的脸上,流下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儿子……”
阿根婆掏出电话,给儿子打过去,还是没人接。
“这孩子,忙得几天也不回一只字。”
“哎!——”
阿根婆心里隐约不安。
懆辣妇的话风吹麦浪般在小村里传播。
阿根婆的儿子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做医生,阿根婆到底染没染病,成了大伙儿私下议论和猜测的焦点。
阿根婆送来的口罩和肥皂被丢进了垃圾桶。
从阿根婆家拿的中药被丢进了火炉。
上午,因为感冒,被阿根婆摸过额头的孩子,用肥皂水洗了三遍。
与阿根婆接触过的人,哪怕打个喷嚏,也会恐惧不安。
个别距离阿根婆家较近的村民,还囔囔找个地方安身,躲她远点。
阿根婆似乎是会给小山村带来厄运的瘟神,成了人人提防的对象。
第二天大早,阿根婆家屋子四周被竹篱笆严严实实的隔了起来,她平时进出的小路,被挖出了一条宽深的沟。
时不时还有人盯着阿根婆家的门,以防她出来。
初春,难得有和煦阳光,一些人胡乱套着个口罩,懒洋洋地靠着墙根儿晒太阳。小部分人依然扎在一起聊天、打牌。村上镇上的干部过来检查了,他们才不情愿地散开。
村上干部填平了家阿根婆家小路上的沟,阿根婆却再也不出门了,她每天利用村上干部过来量体温的机会,详细打听疫情动态。
她用焦虑且沙哑的嗓音在群里不厌其烦地交待乡邻:
要帮衬着干部,守好路口,疫情怪吓人,不要掉以轻心。
都尽量坐在屋里烤火,多穿点衣服,感冒发烧了就不好搞。
山上那个李老太,家里的孩子今年过年没法回家,身体又不好,要去看看还好么。
几天后,县里的干部过来了,阿根婆的儿子在志愿参与防疫救护工作中不幸感染病毒,正在隔离治疗。上面派人过来安抚并询问老人家的生活。
推开门,阿根婆不在家。
村上干部赶紧发动大家找人,村民在离村数里地的山路上,找到了受伤严重的阿根婆,旁边是散落的食物和伴随她几十年的药箱。
阿根婆为避免乡邻的猜忌,趁天还没亮堂就出门,去山上给李老太送点食物和药,结果,摔倒在山路上。
救护车呼啸而去。
阿根婆和他儿子的故事,在微信群里刷屏。
小村诡异般宁静,悲伤、愧怍、敬意在细雨中交织。
红布条从村东头传到村西头,签上了全体村民的名字,挂在村口,成为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
大学生们把阿根婆的语音制作成了音频,就着喇叭整天播放。
短暂的风雨过后, 春光和煦,阿根婆亲切的声音在油菜花盛开的田野里久久回旋……
刘观志
庚子年孟春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