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将阅读分为消极地阅读和积极地阅读,同理可推,我想学习也是分为了消极地和积极地。怎么区分呢?就是如果你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讯息、知识,那么就是消极地学习,相对地,如果你是基于内在驱动地、主动地去学习,那么就是积极地。比如你只是看书,看视频,听人讲,那就是消极地,而如果你基于某种目的去看书,看视频,看完了之后能够再转授给别人,或者有其他任何地输出,那么就是积极地。

回顾我以往的学习经历,大多数时候都是属于消极地学习,等着老师教,他们教了我的我就会,那种加分题我是向来不敢挑战的。我清楚地记得,有次小学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思考题,我都没有仔细思考,就等着老师来教我们思路和解题步骤。而看书也多半是温故老师讲过的章节,很少预习,因为我总觉得我自己看了之后,理解得不深刻,总感觉好像似懂非懂。

可能正是因为读书时代的这种学习习惯,在工作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处于瓶颈期,但周围却没有合适的导师像读书时代的老师那样,能够针对我遇到的难题给出解决方案,因为领导要的只是结果,公司不是学校,更何况很多领导其实也并不知道当下的处境和难题可以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曾经有位老板给我说好学生分两种,一种是跟着老师学,有人带就可以学地很好的,另一种是自己学,从不听老师讲但也能学地很好的。他没有明说,很显然我属于前者,他肯定是后者。我后来碰到一个朋友也是属于后者,他说他在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听老师讲,因为老师讲的他会了,他只想听他不会的点,但每次又总是错过了那个点,所以就干脆不听,都自学了。

毫无疑问,自学成才的人都是属于积极地学习的。跟自学成才的人相比,如果没有人引领我,我总感觉我对事情和问题的看法、理解会有偏差,这可能就是我曾经消极学习导致的后果。我会偷懒,图安逸照搬老师的、大拿的观点,然后转述给朋友的时候,自己感觉都说不通,同时又经不住别人的推敲和质疑,整个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积极学习的前提是积极思考,只有你自己经过思考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后,你所学的才真正属于你,否则你学完没多久就像没学过一样,甚至往后别人问起,你只知道你学过,让你说出个一二三了,你就只能一愣。我就是这样,学生时代成绩好,但要让我给别人讲题我就怵。我也看了很多书,但要让我跟人复述出来,我又瞬间觉得我好像什么都没看。

消极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收获和成就感,你学了却丝毫不能为你带了多大裨益,只是完成一种你好像很认真的错觉,这是一种消耗。如果你看书看到想要睡着,那就不要看了吧,这是消极学习的危险信号。因为如果你是积极的状态,思考,质疑,吸收,输出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有闲情犯困?除非你真的很累很累了,这种时候也不适合学习,休息去吧。

实践,讲授,复述,甚至自问自答式地学习都是积极学习,都比单纯地看和听更有效率和收获。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越学越起劲,而不是越学越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