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种子播到土里等待萌芽


工作三十年了,已进知天命的年龄,有时会产生放下一半的自我感觉,甚至想安静地消失了。

想到凡·高的一段话:“我强烈地感到人的情形仿如麦子,若不被播到土里,等待萌芽,便会被磨碎以制成面包!”

是的,如果一粒种子不全身心融入泥土里,真实的发芽便不会发生,长成参天大树更是不可能的事。恐惧融入泥土,就会得不到雨水、肥料的滋养,也就会完全消失掉了。

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走进课堂,要么陶醉于那些求知的孩子们的兴趣和情感中,要么沉浸在同事们教学艺术的精彩展现和生成中。我就像一粒种子,从丰盈深邃的课堂里畅快地吸收营养。

有机会走进一些学校或其他的教育现场,学习领略这些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情愫,体验感受这些校园里的教育元素和创意,给我启发的同时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每次遇到外出的机会,或是有些空闲,我便会选择一本适宜的书,带着这些思考从书中学习一些观点、思想和行为,常常因此发生与实践和现实景象交互的思维碰撞,质疑、否定便涌上心头。而这会促使我反观自我,走进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清澈、做事的方向更加明确,从而重建观念,学会从整体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呈现当下,转变自我的意志。

梳理通过多年观察教育而写就的文章,构成了这本论著。它在结构和主题上也许不是那么严谨和集中,但是在整理过程中,通过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我的确看到了自己探索与思考的历程;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行走,逐层逐层地思考,如同登山,我享受到了不断获得收获的喜悦。更重要的是,经历的事件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疑惑的,却都树立了自己转变行为的信心,启动了新的、活的勇气和智慧,让自己逐步成熟,更加专注,更加有力量。

我想,梳理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即在此。也许您阅读完这本书后,会有这样的感受——都是些常识;更会产生不少观念上的质疑——都是些偏见。我会感谢大家提出各类意见,甚至是提出批评,好让我全心地消失,用心地凋谢,获取足够的养分,从内在最深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感谢书中奉献教学和教育现场的老师、校长们,给我观察、考察的平台;感谢所阅读的论著作者和译者,给我学习反思的载体;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和编辑李婉莹老师,给我出版本书的机会。

其实,这本书中的每篇文章,记录了我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痕迹,以及自己多年来的生命生长样态。正好借此机遇,引发我的回忆,强化我的执念。只有虔诚地向学生、同行、专家问道,才能开启自己的慧根,柔软自己的人格,找到真正的自我。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遇到本书的读者,你们的阅读,以及由此看到、感到、提到的每一个问题,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重新开始,是送给我的让我更加谦逊求教的珍贵礼物!

写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育英学校 2022 年 5 月 29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种子播到土里等待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