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思考——课堂“真”在哪里

      今天是本学期校级优质课比赛首赛,两节来自二年级数学组的新授课让我思考起课堂“真不真”这件事,顺顺溜溜的课堂是好课吗,稳稳当当是“真”课堂吗?

      在《简单的排列》一课中,作课教师设计中将容易出错的“遗漏和重复”问题进行了回避,问题提出后,作课教师补充“可以分三组搭配:1.2搭配,2.3搭配,1.3搭配。”配合板书中的箭头表示,看得出孩子们清晰这一点,在随后的探索中,孩子更加有方向的进行精细搭配,出现了个位、十位的不同情况,其中老师特意选取所谓的“固定十位法”和“交换位置法”在黑板作展示,无形中避开了混乱记录(思考)的情况,孩子是真的不会写乱吗?这样的学习够“真”吗?

      在《乘加乘减》课堂中,作课教师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作了汇总,在“乘加”方法出现之时定义“乘加”,在“乘减”方法出现之时定义“乘减”,趁机板书题目,看似是个很好的时机,而孩子真的理解“乘加”、“乘减”的区别吗?他们有联系吗?能转化吗?

      课堂40分是学生和老师思维碰撞的主阵地,如果没有形成耀眼的火花,这40分的课堂会显得平平无奇,甚至会枯燥无味,没有营养,怎么才能让课堂“真实”起来?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理解了吗,会不会?

      怎样去考量学生“理解了吗”和“会不会”?理解不理解可以看看他们会不会举例?如“十位和个位不相同”会不会举例说明“那些11.22.33”都不符合要求;会不会可以让孩子讲一讲,把想法讲明白,如“3✖️5➕4”表示3个5又加4,或5个3又加4,有时也可以画出要表达的意义,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等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检查课堂质量的重要方法,质量就是课堂的评价标准,真实的课堂一定是高质量的课堂的。

      2.课堂有错吗?哪里会错?

        有经验的老师很清楚,如果课堂没有错,会是最不完美的事,课后作课教师甚至会觉得很失落“难道是学生什么都会,没有语言老师补充纠正的?”不是的,课堂一定是基于对学生错误的判断之上开展的,一些错误必须提前预设,如:学生会不按顺序写数字,学生会在“假设”问题上出现理解困难的事情等,这些问题要提前思考,更要在课堂中适当暴露出来,让存在同样疑惑的孩子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3.老师有新思考吗?

        之前我们会认为课堂就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老师就是传授知识、组织教学等,而如今的课堂我们把舞台和主体给了孩子,他们的能力和表现总是超出我们的预料,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思考,例如五年级学生问道“为什么要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个问题让我在课堂开启深入思考,于是分析出字母要表达的是:未知的数,不确定的数字和数量关系,为方程的学习提供了字母表示基础,如此深入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们要抓住关键进行教师自我生长。

      课堂的“真”在于老师的勤思,在于学生的善问,在于问题的巧变,还在于思考的神深度……一切精彩其实都源于“真实”二字,新时代,老师们在做加法,做包装的情况下,还要注重不要过度,把本质问题抓实,把常态课作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课思考——课堂“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