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汝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      王艳阳

      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中《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引发了我对以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

        在学困生方面,以住,面对学生的“不会”,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三年级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可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从基础的内容学起,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并让孩子从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慢慢便成达到苏霍姻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就不会把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看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作弊,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图片发自App


      此外,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做小动作等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要学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视、打电脑、玩游戏时却那么专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课室不够生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学生不满意,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的讨厌等等。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平时表现一直不错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课外书,在课后找这位学生谈话时,她竟然无辜地说:“老师,我一直举手,你都不让我发言。”多么单纯的想法,竟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班级那么多人,老师也不可能一一叫到,当我向她解释这种情况并告诉她举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诉老师自己会了以后,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中一直表现优秀,而且对待作业也更更加认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学生的间題,要善于蹲下身去傾听孩子的想法,并及时、认直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把上数学课看作一种乐趣,并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

      最后,在这条建议中我对提到的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很感兴追。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努力尝试,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课堂中,完成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在作业中;呈现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反思这些方式,好象都是使优等生更优。怎样在课堂中采取分层教学,使得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书中所提到的分组方法会不会仿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摸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