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周年的召唤
虽然已经毕业20周年了,金中是我很多次午夜梦回的地方,要么就是一个人背着行囊一步步的走上那条蜿蜒的山路,要么就是和一群同学在教室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要么就是看见高中阶段跟自己联结很深的那些熟悉的老师或者同学的脸庞,从模糊到清晰,再从清晰到模糊,梦中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惆怅。这种惆怅渐渐成了一种未完成的情结,在面临此次20周年聚会的召唤时,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一定要回金中看看的感受。还有一种对闺蜜的使命感,小芳在一个月前联系我,说如果我参加,她就回去,由她负责订房。字里言间流露出她还是很想回去,但一如既往的差那么一点来自于我对她的鼓励和支持的动力。我闭上眼睛一遍遍的问自己,是否回去?是否期待?是否愿意为了这件事克服各种困难?答案是一如既往的坚定:回去。然后就给了闺蜜明确的回复,订往返车票,预定房间和安顿孩子。
二、定格八四
按照议程,我们9:00-10:00完成签到,早上是分班前的班级跟同学聚会聊天,接着在校园走走,参观毕业后建设的建筑,饭堂吃饭。下午去分班后的班级聚会聊天,然后就大礼堂集体开会,同学代表和新老校长发言。晚上聚餐。一整天下来,心情是兴奋的,快乐的,感动的,震撼的,释然的......1、旧景新情
(1)蜿蜒山路
这一次回来,坐着同学的宝马车回校,无比轻松,不再像20年前那样,大包小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这段蜿蜒的上坡路。那是一段很艰难的上山的路,也深深的影响了我的一些行为模式。当父母往我的行囊塞入各种吃的东西,我总是一转身就把东西取出来,为的是轻装上阵,在走这段路的时候少一些艰辛。以至于大学阶段和工作之后都是如此,在区分物质的需要和想要,自己一直以来还是比较清楚的。后来学习断舍离,更深的体悟到所有的人需要的东西其实不多,关键要合适自己。
(2)望海情石
后山的望海石是我高中三年的精神乐园,青春期的孤独,惆怅,压抑和憧憬,只要坐在这块石头上,眺望大海,天色海容,一遍遍哼唱熟悉的歌调,就能够让内心的一圈圈涟漪慢慢的缩小缩小直至消失。在难以协调复杂的青春情怀时,周慧敏的“能不能就让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们之间无法言语......”就是自我思想疏通的表达。
(3)宿舍蜗居
此趟,宿舍楼向我们开放,我和小芳伫立在301宿舍窗户,望进去的时候,有种难以言绘的感觉。不到15平方的空间摆了5个上下铺,没有书桌,没有椅子,没有冲凉房,没有厕所,只有每人一个小柜子放必要的生活用品,当年的我们连个柜子都没有。“晚自修是金中的生命线”,金中对宿舍的设计理念就是仅仅提供一个睡觉的地方,不要在这里休息,学习,运动和交友。但就是这样简陋的环境,历练了多少金中学子终生受用的优秀品质。于我,这么简陋的宿舍,仍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和舍友在宿舍谈笑风生,接待亲朋时一抹自豪,病卧塌前的安宁和依赖......
2、蓦然回首
(1)校长语录
再见黄校长,百感交集。再听他的教诲,一如20年前的激动和豪情。20年前,他39岁,一如现在的我们,接受金中,从此开始他辉煌的事业。那时候的自己无法理解”上行,下效。有诸内,行于外“这句话的精髓。现在细思,一切的外相无不是内心的呈现。在那个时代,那个地区,能够有那样人生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人,不可能会不成功的。寒冷的冬晨,天还灰蒙,睡眼惺忪的我们,站在操场聆听黄校长激昂的鸡汤:当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奋斗的路上。当别人才开始爬山,我们已经走上半山腰……今天我们以金中为荣,明天金中以我们为荣……金中出出来的学子,不仅仅是事业成功,财富自由,他们还是情感丰富,精神贵族的人……这些话其实一直烙印在每一届金中学子的心中,成为他们的生命底色,伴随一生。后来的黄校长,成了汕头市教育局局长,在他的主政之下,汕头的教育水平实现了大跨越,间接影响了整个潮汕平原的整体发展。20年过后,已届花甲之年的黄校长长达一小时的演讲仍然全程无尿点,深深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回味无穷。最后一句“不抱怨不放弃,学会妥协包容,既要吃饱穿暖,心存诗与远方”是对已近中年的98届学子的一种且师且父的殷殷期盼和深切关怀。
(2)那些老师
本次回校,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师,20年已过,容颜老去,气质岿然。高一的班主任当年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未婚青涩少女,现在见到时变成一个中年妇女,颇有违和的感觉。还记得1997年2月的一节语文课,50多岁戚老师带着我们深情含泪悼念那个在“春天里,在中国的大地画下了一个圈”的老人。她经历过文革,经历过浴火重生的时代,于是比我们更懂得改革开放的意义。20年的岁月似乎在她这里停留了,我们看到依然她依然神采飞扬,袅娜仪态和敏捷身手。而在我脑海永恒停留的面庞却是那两位老师:高二上学期在某天早上迟迟未见物理老师到科室,后来隔壁班的老师过来,一句沉重的“黄老师昨晚不幸因病去世‘,这是一个让那个时期那样认知的我无法言绘的老师。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我对死亡这个终极话题的深深思考,让我在多年后的催眠课中一次次重现这个情景,让我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每次遇到抢救患者,我都会想起黄老师,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我记得自己写过一篇对黄老师的悼念文章,这篇文章深深触动了当年的语文老师林老师,被林老师拿出来作为范文朗读,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对写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言为心声,好的文章要么是优质思想的成果,要么是诚挚情感的描绘。才华横溢的林老师后来仕途亨通,平步青云,官至教育局副局长,谁知在中年时遭遇病魔,终究不治。20年前他在那一节语文课上强忍着男儿泪深情怀念他的好朋友黄老师的情景成为我对他最深刻的记忆。
(3)再见老友
见到了很多老同学,20年的人生经历都烙印在他们的脸庞上。乍一看,很是陌生,细聊时,却是如旧。见到了大岛和小岛。那是我求学阶段唯一帮别人取花名的同学,也是他俩求学阶段被取绰号的经历。至今我仍然保留了大岛当年自勉勉人的便签: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那时以为他是青春时期的张扬个性,现在才知道这是他20年一直遵循的为人处事原则。时间确实是最好的见证,很多事情,放到时间这个检验器前,爱恨情仇,黑白分明,一切昭然。见到小岛的那一刻,他一如20年前在我后座的恬静和羞涩,聊天时虽然很平淡的话题,无非工作与孩子,但那种亲切,熟稔和亲切不变。从他们,我得以照见高中时的自己:一诺千金,热心助人,真诚待人,真实有趣。
3、重拾遗忘
(1)半夜惊魂
宿舍的同学回忆起一件我已经淡忘的经历:高一在晚上宿舍熄灯后,我发起了聊天的话题,聊起钱钟书的《围城》,里面有一大段话讲到局部的真理,结合那时我们的宿舍长对一个男生那种隐约的青春情怀,拿他俩尽情开玩笑,谈兴正浓的时候,一束刺眼的手电光从宿舍的窗户照进来,一声粗吼:301全部同学,穿好衣服,出来。据说,那一晚我们被教导处主任”坦克“碾压了半个小时,写了一篇检讨书。第二天接受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一周后接受全校的通报批评。
(2)夜宿课室
这也是一段我已经断片的记忆,据她们回忆:某天,我心血来潮,跟两个一起周末留守学校的闺蜜说,不如去尝试在教室过夜吧,整个学校是晚上10:00后熄灯。我们从周六下午就开始为了晚上的探险做好一切的准备。被子,报纸,水杯,公仔和方便面,就出发了。去到教室,我们铺满了一地的报纸,搂着公仔,盖着毛毯,在不安恐惧中聊天,在睡意迷蒙中强忍镇定,但是怎样都无法睡着,终于在凌晨两三点时,觉得此趟探索已经差不多了,三个女生就抱着被子翻过围栏,回到宿舍,饱饱的睡了一觉,早上在宿舍床上醒过来的时候,仿佛昨晚做了一个探险的梦。多年后的现在,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经历会断片,而她们两个女孩却印象这么深刻,可能这样的经历对她们的人生是仅此一次和刻骨铭心的,而对我,也许不过是很多类似经历的一种。(3)寻求认可
见到老同学,回忆往事,会看到高中的自己一直在修补多年的没有被父母看见的缺憾,在父母的心中,我是文静的,懂事的,听话的,乖巧的,自觉的,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而在完全住宿的环境中,没有了父母的限制,在和这群各有特色的同学相处互动中,我剪掉长发,男孩装束,张扬个性,探索未知,语不惊人死不休,行不撼人不过瘾,照见了另一个自己,那个需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性,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被别人看见,需要被别人理解,需要被别人接纳的自己。结果高中的自己无法把百分之百的精力花在学习上,分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和完善自我。如果一个孩子在初中以前就完成这个历程,那么ta在高中阶段就能够更多的专注自己而不需要向外寻求。
三、观照思悟
1、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
(1)理解包容
本次聚会找了几个在不同领域取得较高成就的学生代表发言,“升级”跟我是同个地方的,在我们三年很苦逼很悲催的备战高考的时候,他还乐此不疲的每天打升级,而且每次考试还考第一,以至于得到这个绰号。因为打升级也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所以他一直都是”坦克“的重点关注对象,家长也被召唤过好几次。我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但从他的身上,还是可以照见他父亲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坚定的信任和理解。没有因为被召唤觉得孩子让自己丢脸,只是让孩子尽量劳逸结合,娱乐的同时也帮助同学提高成绩。
(2)生活照护
回忆起高中时期自己和同学的经历,在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照护方面,有两个极端。一类是包办型的父母,孩子严重不独立,记得当时宿舍有个女孩,父母都是汕头大学的老师,几乎每天都过来宿舍探望,帮她洗衣叠被,帮她送饭收拾,女孩有痛经,每每那几天,都是惊天动地,母亲搂着她流泪,父亲汗流浃背的在旁边扇风,看得我们瞠目结舌,后来,她终究适应不了全住宿生活,父母帮她办理转学,离开这个省一级学校,去一个普通高中,仅仅是可以每天回家接受父母这种全方位全周期的生活照护。我们再也没有过问这个女孩的情况,或者大家潜意识终究无法接受这样的巨婴。另一类是完全事不关己的父母,比如我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是很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不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整个高中,我是怎样过来的,身体,心理和情绪遇到什么困境,我的父母是完全不知道的,我也不想跟他们讲,或者潜意识觉得即使讲了,他们也根本帮不上忙,只会给他们带去额外的烦恼。高三那一年,看到别的家长每周送饭送汤送温暖,自己的内心深觉苍凉,也许我不需要额外的营养补给,但确实希望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关爱。
(3)资源整合
某一天,我听到老爸在教育外孙:你要学会独立,以后你什么都要靠自己了。这句话是他生命的感悟,是他行事的圭臬,也在我的生命里回荡了很多年,以至于我一直努力靠自己去奋斗。学习,靠自己;工作,靠自己;生活,靠自己。20年过去了,我发现所有混得还不错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几乎都是学会依靠别人的人,说到底就是一种整个资源的能力,读书阶段,物理不行,找物理学习好的同学,同学还不行,就找这科目的老师;老师不够重视,就找学校的领导。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操作的,他们在耳闻目染中,也学会了这样操作。很多年之后的我才渐渐明白:敢于向别人求助,其本质是相信自己的未来对别人是有价值的。而没有这样理念的父母确实无法教会孩子。
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1)创造节诞生的设计天才
见到20周年的logo那一刻,也打开了我们的记忆潘多拉魔盒,那个激情燃烧的夏天,那些星光闪耀的夜晚,金中的第一届创造节,我们的节徽设计者就是今天的logo 设计者,简洁,本质,让人过目不忘。创造节那一周,不用上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参与,去欣赏,去感悟。我们是那样的欢乐,那样的震撼,那样的激动,那样的释放。来自小县城的我,第一次见识到身边同学设计的logo,个人演唱会,个人钢琴独奏会,时装表演,还有各种模型,各种创造。黄校长在这次演讲中,特地提到这个logo 设计者,仅仅因为当年的那次无心栽花,竟成就了他终生的职业,一名专业的广告策划人。不是学霸,不是男神,也是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辉的星星。
(2)从打升级打进北大
升级就是那个高中三年天天打升级,但总是轻松就考到全班第一甚至年级第一的超级学霸。但他的魅力还不仅仅是他天生丽质,聪明过人。而在于他的雅俗共赏,真实真诚。男人的世界是需要征服的,或者力量,或者技能,或者义气,或者某种众人向往而难以具备的东西。后来的升级读了北大,去了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留学,终于站到科技的前沿,被当年金中的那帮打升级的兄弟怂恿回来创业,将新科技成果化,现在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本次聚会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说自己这么多年最开心的岁月就是金中三年。
(3)”学渣“的异样魅力
除了那群考上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学霸之外,金中当然也有成绩很一般的同学,也有全年级倒数的一班自诩为学渣的人。但不影响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异彩,魅力非凡。我记得前几年在正常上课时间因一次出差机会想回母校看看,苦于金中严格的门禁管理,急忙中打电话给张老二,他在1分钟内就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一通电话马上放行。后来我知道他的神通广大源于他毕业后多年如一日通过各种方式一直在为母校的老师和学生做出服务。
3、高中就是自我探索的时光
(1)和谐关系
如果从整个人生维度而言,不管是万贯家财还是身居高位,内心的安宁和与人和谐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应该还是有一些永恒的标准。在金中这短暂的三年,相对与世隔绝的环境,高密度的学习,确实给了我们很多人静思和觉察的契机。我记得那几年自己大量的写日记,写各种感悟,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有跟同学们的朝夕相处,也照见了自己需要被看见,需要被认可的需求,也学会去看见,理解,接纳和包容同学。如果说我在以后的岁月很容易去看见和共情别人,跟金中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奠定了我一辈子的爱好,对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对与人的链接充满了期待。
(2)人生规划
本次是20周年聚会,这个时间维度足以让我们去看见一个人的昨天是怎样影响今年的,一个人的过去是怎样影响现在的,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人5年后,或者10年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过一天,就是怎样过一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比如升级,他北大毕业后就去新加坡读研究生,然后又去香港科技大学做学者,再去加拿大读博士,后来还去了麻省理工大学读博士后,单纯是学习就耗了10年的时光,10年前很多同学已经开始了常规的人生道路,工作,结婚,生子,买房购车,开始享受世俗的幸福。而这些一直没有离开象牙塔的同学必定要忍受漫长的孤独,清贫和冷落。但20年过去了,那些走上常规人生道路的同学在拼命升职赚钱,但也在放弃妥协。在发福秃顶,也在眼神暗淡。而这些厚积薄发的同学一下子站在更高的人生维度,傲然挺立,眼神闪亮,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化。从整个人生的规划而言,慢,其实是为了快,耐心耕耘,厚积薄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漫长的研究生涯,今天也仅仅是起点,10年后,20年后,相信这群同学还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3)理解友情
友情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占据人生情感谱中的重要部分。尤其对男人而言,朋友差不多就是兄弟,一个有兄弟的人,在辉煌时刻有人可以分享,分享能够放大成就感与荣耀感。在困苦的时候,有人能够安抚内心的那一个裂开的伤口,只有懂得的人才知道那个伤口在哪里,有多深,可以用多大的力度去安抚。在需要帮忙的时候,有人可以义薄云天,两肋插刀。在压抑的时候,有人可以陪伴饮酒,快意恩仇。朋友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他们是那么的难得,高中是一个人自我探索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确定下来的朋友首先是三观一致的,然后是共度患难的,而且必定有过共享愉悦的经历。三年同窗,一世朋友。
匆匆一日相聚之后,大家又各奔东西,散落四处。已近不惑的我们内心都明白,金中就如同一个子宫一样,孕育了我们,20年前我们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剪短了那条有形的脐带。但所有人身上都有一条无形的精神脐带链接着金中,或者在梦中,或者在电光火石的念头中,或者是再见到旧日同学与老师时,或者是媒体见到金中字眼时,一切的感受会复活,所幸的是,那段岁月可回首,留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美好的,是积极的,是充满希望的,是淋漓尽致的生能量。余生,足以慰人心,足以调全力,足以沉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