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但是读的书不多。
小时候,最喜欢的还是小人书,记得父亲买过两本,一本叫《林中响箭》,一本《智取华山》,那是少有的快乐时光。有次老师突击搜查小人书,因为怕被没收,就藏在校外人家晒的玉米杆中,下课后却再也找不着,对此后悔了很多天。
小学的时候,总共买过两本书,一本叫《解应用题的钥匙》,一本《小学生作文》。前者是在供销社橱窗里发现,垂涎了好多天,犹豫了好多天,才让家人买的,幸好买到了最后好一本。
《小学生作文》是挪用配钥匙的钱买的,一同买的还有付三角板,为此被母亲狠狠骂了一顿,她边骂边哭:我给人借钱容易吗?(当时那个贫困年代家家都没钱)
从此我就尽量不花钱,以至于后来数学作业本丢了,我过了半个学期才向母亲要钱买,因此有半个学期都没写数学作业。
有人说,兵器谱上排名第一的不是小李飞刀,而是女人的眼泪。我深以为然。我不怕母亲打骂,就怕她哭。
也就是这两本书,奠定了我小学时代年级的学霸地位。
五年级的时候,看了一本《西游记》下册,因为是名著,家人并没反对。那书是不仅繁体字,还是竖排的,看了大半而没有看完。因为前半截都是打妖怪的,看着有意思。后半截都是妖怪要千方百计死乞白咧地要嫁给唐僧,越看越没劲,因此就没看下去。
那时不明白,长大后才发现,其实女人比妖怪难对付的多。
那时,很多书都是在别人家里看的,不敢拿回家,母亲不让我看与学习无关的书。
六年级漫长的暑假里,看了三本书,一本《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一本《七剑下天下》一本《冰川天女传》,作者都是梁羽生。里面的诗词写得特别好,记得一句回文诗“门掩月黄昏”,第一次见到回文诗,觉得作者真是厉害,这样的诗也能写出来。美中不足的是,打斗场面并不精彩。
初一刚开始,想着可以看课外书了吧,一次自习时间在看《少年文艺》,被老师没收了,并且当场做了个反面典型,看书的热情就被浇灭了。
那时电力紧张,晚自习时间常常停电。一开始很高兴不用上无聊的自习了,但没高兴多久班级买了气灯,油费每个人分摊。晚上百无聊赖地坐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发呆,很是心疼买煤油的钱。那么好的时间荒废掉了,想想其实挺可惜的。
那时班上有个男生,学习不如我,但他亲戚管着图书馆,因此他住在那里,图书馆的书随便看,让我非常嫉妒。
高中在县城上,住校,很羡慕上铺同学有好多参考书。
高二时,父亲带我去城里最大的书店,让我买学习书。为了省钱,我只买了两本化学的。后来因为这两本书的关系,我的化学特别好。
高三和人换了座位,与前排的女生渐渐熟悉起来。
有天偶然看了她写的一篇作文《假如给我一天光明》,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给她平平淡淡地一写,居然那么感人。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
后来就经常要来她的作文欣赏学习,也和她也越来越熟。她说她从小作文写得很好,得过很多奖,做的阅读理解基本全对,问她怎么做到了,她说就是看得书多而已,杂志报纸什么书都看。于是就从老乡那里借了本小说书,老乡很犹豫,快高考了还要看这种书?看我很确定,于是就借给我看了。
而看完那本书后,我有重大发现:文章小说本来就是讲故事抒发感情,本身就是很美的东西。老师教的语文,只关注记生词背句子,只看遣词造句、看修辞手法,而忘了文章本身。就像一个美丽少女,没去关注她的风姿、气质,而去关注她的服饰妆容,甚至划开肚子看她的心肝脾肺肾......竟是大错特错了。
另外一个收获是,书里的小说《黑骏马》看完后,我发现爱上了一个人,故事的发生时几年前,而我还懵懵懂懂,《黑骏马》让这事清晰了起来,而这是另外的话题。
有次做英语题,提到一部小说“Gonewith wind”,想着翻译成“随风而去”也很有意境,而她扭过头送来一个字----“飘”。
当时的顿悟是:语言是相通的,一种语言优美的文字,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同样优美地表达出来,是不应该割裂的......
此后,英语也大踏步地前进。
有时也想如果没有她,我也许就不会考上大学,对她一直心存感激。
可是,临近高考前,她莫名失踪,令我伤心不已。
大学时,开始自由,但课程重,看的书不多。《约翰克里斯托弗》《忏悔录》《苔丝》《红字》《简爱》等书,但都是半懂不懂。
那时暗恋一个人,有次聊天,说起某家嫌贫不嫁女的事,她引用了《简爱》的句子: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听完这话,我心灵非常震撼,惊为天人。
而在她面前越发自卑,但又无法放弃。卑微、绝望而无法自拔。
后来上了班,在公司的电脑上,偷偷地看完了金庸全集,完了儿时的武侠梦。
后来,异地恋,失恋,失业。为谋生奔波,看书就很少了。
也就是最近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读书app,一下就着迷了。
在那里上,看了很多书,在潜意识的引导下完成了自我救赎。
《无声告白》里,我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自己并不孤单,那个小姑娘就是自己的影子。都是为了讨好母亲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并没有像小姑娘一样寻了短见,虽然曾经很接近。
后来在另一本书中看到,我这种讨好性的表现,是为了赢得母亲的关爱。我的听话、刻苦学习,和欺负我的小孩整天惹是生非一样,都是同一个目的——吸引家长的关爱。
看了《执迷》,明白了自己当年执着一念的爱情,产生的根本原因——童年的创伤。
这本书中解决了我多年的疑惑,为何对她锲而不舍,为何非她不可。
恋爱是我对儿时创伤不自觉的重复,以期待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以完成童年的救赎,精神上的重生,所以她的离去中断了这一过程,我如同生命被受到威胁一样,所以才不计代价,不顾一切。
我的理智告诉我应该选另外一个人,而我的潜意识把她锁定成帮我重生的人,她像是一个“完成我人生救赎”的启动按钮,除了她没人能做。
她若离开,我的天就塌了。
书中的治愈方法:写出自身经历,理解当年的自己,重塑父母等等,我都试过,非常有用。
另一本书《身体从未忘记》,知道了精神创伤的产生和根源,还有治疗。明白自己创伤的原因,性格形成的过程,理解了那时的自己。“理解了一切,就原谅了一切。”这个谚语很有道理。
也看了佛洛依德和荣格的书,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内心的阴影。
荣格说,那些保留于我们无意识中的创伤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它们就会像“命运”一般重现于我们的生命中。他说道,“只要我们不能意识到,它都会像是一种宿命。”
《接纳自己》和一行禅师的《与自己和解》,给出了一个确切的办法——拥抱内心受伤的小孩,不在逃避过去的伤害。面对它,解决它,最后放下。
《活在当下》也是一个答案。
去年,和初恋喝了次茶,见时已不再仰望。几天后,删除了她的联系方式,相忘于江湖……
其实,她是我自己内心的投影。
记得看过一段话:
所有的爱与恨、伤和痛、缠绵与纠缠,本质上都和别人无关,而是我们自己心里的风景,在对方身上的投影。
所以,开始和结束,欢愉和痛苦,相遇和离别,某种程度上,都是我们一个人的事儿。
你遇见的所有人,都是为了让你看见自己。
你经历的所有痛,都是为了让你治愈自己。
你梦想的所有爱,都是为了让你温暖自己。
所以,从今天起,请真实、真诚、长情地爱自己。
因为,你想要的一切,都在你心里。
是的,你所需的一切,都要向心里寻找。
听从内心,让自己舒展。
遵循良知,让他人舒展。
这是心学的收获。
就这样吧,再见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