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微记录】2021.4.13


      每到周末迎来周一,就面临着伤感情的作业问题……上周末其实大部分孩子作业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个别孩子的周末作业质量停滞不前,面临着返工,问题就来了。今天,想跟大家谈两方面的内容。


一、你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

      四月份学校发给老师们的读书批注材料是《终身成长》,里面谈论了两个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怎么理解呢?我就把印象深刻的条件分享给大家:

❗️成长型思维的人在做事时,会考虑如何把这件事做好;固定型思维在做事之前会考虑能不能做好?做不好怎么办?(一开始方向就错了)

❗️对待事情的看法不同,成长型思维在做事时会思考这件事会让自己得到哪些成长,学会哪些能力;固定型思维在做事时只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不能重结果轻过程)

❗️失败可以是一次行为,也可以是一个人。成长型思维的人面对失败时会考虑哪里做错,下次同类型的事情不再出错,也就是一次性的事件;固定型思维的人就从这次的失败给自己定义,我就是不行,我是个失败者。(不要轻易对任何事下定义)

❗️对待一件事的看法不同。成长型思维的人在事情没做好时会自我反省,哪里需要调整和提高;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寻找外界因素,从而寻求内心的解脱。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让老师们共读,大概是因为我们都需要进步和成长,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面对问题,我们要去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寻找客观原因。

二、课外辅导班报还是不报?

      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学习有困难,也不要急着就报课外班,而是要先弄清孩子有困难的真正原因。比如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了解过之后,课外班的学习内容和老师适合孩子当前,就很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带来实质性帮助。但,如果是孩子的习惯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导致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那就要悉心教导孩子,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制力。

      这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跟一部分家长也沟通过,包括在四年级下册开学前就给大家打了预防针:学习难度增加了。没有老师不希望学生学习好,在遇到孩子学习跟不上的时候,先和孩子多沟通,弄清原因所在,也许是孩子对课程缺少兴趣,缺少学习热情,或者是哪一个地方没有学扎实,或者……有些时候翻看孩子的作业,正是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最好方法。我们也要和老师多沟通,一起来想解决办法。盲目报课外班很可能会走弯路,不仅对学习没有帮助,还会给孩子和大人增加负担。

      可能说一个孩子的特例不能说明什么,那我再说说,现在咱班里的孩子。班里除了有限的几个孩子之外,其它都在外面上课,只是课有多有少。但就我观察孩子上课和平时学习的成果来看,那几个不上课外班的孩子听课更认真,思考更积极,能跟着课上的思路去思考,并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往往能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解题思路。而在外面上课的孩子对中等难度的题目或他见过的题目能很快给出解法,但对于综合性强的难题,就没有了思路。

      所以,我觉得只要孩子能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但如果基础比班里其它孩子差出一大截,又不能做到自己痛下苦功夫的,那还是要考虑通过外力给孩子以帮助,当然前提是平时在学校要认真学。真的不建议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孩子累得没了学习的热情,那就再也不可能学好了。

   


      家庭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要重视作为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的作用。一个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根本的土壤,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学校周一到周五基本是按照老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的,而一到了周一,就会出现大面积未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任务的现象,而且是周而复始。

      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巨大力量,那么,就必须在家校共育上下下功夫了,毕竟,从根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啊。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先想到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归因于外界:作业多?教育孩子难?工作太忙?当然有客观原因存在,但根本性的原因我们真正去思考了吗?

感悟:“周一综合征”不是个别现象,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PK后的“战果”。

      我们要行动,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而动,要推动家校合育就要搞清楚其必要性。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学校教育的学业支持功能,而淡化了家庭教育的人性化育作用,这样的教育必将走向攻乎异端的“瘸腿”教育,是非常危险的。

      品格在家,学业在校!

你可能感兴趣的:(【星星微记录】20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