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一)

                                                                                            蕨——味美不可多食


  蕨类植物是古老而又原始一类植物,蕨类植物门是高等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蕨类植物曾为高大木本植物,成为大森林,盛繁于晚古生代,而现代的蕨类植物则多为草本,约有11,5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它们大都喜生于温暖阴湿的森林环境,中国约有2 000种,是地球上蕨类植物最丰富的一区。

  蕨类植物为维管束的孢子植物(也称高等孢子植物),陆生、附生、少为水生,直立或少为缠绕攀援的多年生草本,多为中形植物体,也有大如乔木状的和小仅达1厘米的。蕨类植物不同于种子植物,虽然也有根、茎、叶的器官分化(个别除外),但不开花结果,他们的繁衍是靠孢子体(植物体)所生的孢子囊完成。最原始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生于枝之顶端,有些生在特化的叶上或叶片上(囊托)成穗状或圆锥状囊序,有的生于孢子叶的边缘,也有的聚生于枝顶成孢子叶(囊)球,而在绝大多数的种类则以各种形式生于孢子叶的下面,形成所谓孢子囊群、或满布叶之下面。孢子成熟后从孢子囊内以特种巧妙的机制(环带)被散布出来,落地后萌发生长成为原叶体,叫做配子体。配子体内的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精子和卵子)结合受精后,产生配偶子,由此生长发育成为绿色孢子体(植物体),也可叫作成长的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除了保持生态平衡外,还有很多实用价值。一些种类可为药用植物,如骨碎补科的碎骨补,水蕨科的水蕨,苹科的苹等,《百草纲目》都有收录;有一些作为蔬菜之用,如蕨、紫萁、水蕨、等;还有的是淀粉植物,最普遍利用的首推蕨科蕨属植物的地下根状茎;蕨类植物的枝叶四季青翠,许多都是良好的观赏植物。

  在生产力低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蕨类植物就被我们的先人们所认识,许多蕨类植物就成了农人们的救荒充饥、祭祀的食物和治病的草药。在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里,有两首诗提到了“蕨”这种植物。《召南·草虫》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远出行役的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新婚的妻子一边寻找采挖着蕨菜,一边想着己为人妇,生活上有了归宿,精神上有了寄托,既嫁之,则安之专之,思盼着能和丈夫早日回来团聚。另一首是《小雅·四月》这是一首悲愤被周朝放逐,心中满怀冤屈的哀怨之诗,结尾句“山有蕨薇”——君王身边的小人,“隰有杞桋”——位卑居下者也有贤者。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些植物在诗句里的寓意和意像,只辨识它们的本意。


  按照现代植物分类学,“蕨”属于蕨类植物门蕨纲蕨科蕨属欧洲蕨的一个变种。欧洲蕨中国不产。蕨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又以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为主要产地,生山地阳坡或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方。植株高可达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柄长20-80厘米,叶片阔三角形或长圆三角形,长30-60厘米,宽20-45厘米,三回羽状;末回的裂片10-15对,平展,彼此接近,长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5毫米,全缘;嫩叶可食,称蕨菜;根状茎提取蕨粉,可食用,根状茎的纤维可制绳缆,能耐水湿,全株均入药,驱风湿、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

蕨菜古代一名“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用陆佃《埤雅》云∶蕨初生无叶,状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故谓之蕨。周秦曰蕨,齐鲁曰鳖,初生亦类鳖脚故也。其苗谓之蕨萁。”又说,“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野人饥年掘取,治造不精,聊以救荒。”

  时至今日,蕨菜依然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有些地方还发展起了蕨菜产业,或制成干品,过腌渍,或真空包装,或制成罐头等,曾风靡一时。但经近代研究,蕨菜含有致癌成分,不可多食。李时珍在《百草纲目》里说,“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然饥人濒死,赖蕨延活,又不无济世之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