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3年的心理咨询,专注于育儿和亲子也十多年了,随着女儿的出生,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父母是最需要培训然后才能上岗的一个职业,只是父母这个职业也最缺少培训。
很多父母有了培训的意识,他们想要学习,可是苦无方法,有了方法却又无法落地,在这么多年智慧父母的培训中,让我感慨最深的是这样的父母:听到理念或者方法会感觉“好,不错,”但是却从来不行动。
我曾经对一位哭诉着自己儿子有问题的妈妈说:“建立家庭的规则和亲子之间的边界,就可以改善孩子的问题。”然后一二三四的告诉这位妈妈,怎么一步一步做到,可是一个月之后当我再次见到这位妈妈的时候问:“你们的规则执行的怎么样呢?”回答给我的却是,“我不能执行啊,这孩子太闹腾,不如随他去吧!”那就随他去吧!
我曾经对一位和自己女儿势同水火的妈妈说:”先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建立连接,然后你才可以表述自己的观点,当孩子没有被理解的感觉时候,他是听不进去父母的道理的。“可是那位妈妈说:“那种说话的方式舌头都打结,说不出来!”
好吧!我承认改变自己挺难的,尤其是在育儿的路上我们会时不时的回到自己习惯的老路上来。
所以在智慧父母培训的时候,我最注意的就是跟进,每讲解一个技巧和观念都要求参与的家长写作业,可惜交作业的寥寥无几,大家都成了听的时候感觉很好,但是实际上没做,或者做的不到位,错误百出这样的状况。而那些交了作业的同学,则在记录自己使用技巧的时候,有了新感悟,当他们在分享自己这些情况的时候,那些不写作业的也会得到一些启发。
那个时候我就特别想是不是有一本书是专门写别人怎么使用技巧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看到别人的育儿点滴来对照自己使用技巧时候的行为,来让自己提升了。
终于,茫茫书海我找到了这本《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这就是一本记录了几十位妈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中的12个典型方法的育儿日记,详实的案例犹如视频短片,让我们可以通过看到别人如何育儿来改善自己的育儿方法。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是由国内访问量最高育儿博客“混血小美”博主甄颖主编的一本案例集。
书中介绍了正面管教的12个工具和几十位妈妈在使用这些工具过程的心理历程,最终由身为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简.尼尔森亲导中国讲师,前欧洲媒体记者,拥有跨国婚姻的甄颖女士点评,具有国际化视眼的她点评简洁有力,直指人心。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工具式编排和案例分享,大幅降低了家长接受正面管教的门槛,让人们通过别人的案例来给自己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亲还自作序推荐。
1、先联结后改变
书中第一个方法就是拥抱,在孩子做错事情,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教育他,而是拥抱他,通过拥抱跟孩子建立联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之后,才是问题的解决。
这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育儿方式大相径庭。平时我们看到孩子有了负面行为,比如吃饭的时候把饭撒了,不做作业还撕掉了自己的作业本,一般父母都会大吼一声,然后不是一通语言攻击,就是开始动手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噤若寒蝉,哭哭啼蒂,大人义愤填膺,情绪激动。可是问题就此解决了吗?
几天后,重复的场景再次出现!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缺少了对孩子的理解,尊重,更没有跟孩子建立连接,就直接过度到问题解决上了,而那个时候孩子还在情绪之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应付父母,先做一个木偶,所以几天后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
什么是不良行为?
《正面管教》里说: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和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或因失望产生的行为等等。而在大多数时候小孩子作出的只是‘与年龄相称’的行为,不是不良行为。在这些所谓的不良行为当中,有一种行为是孩子为了寻求过度关注,从而获得归属感,但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我们的孩子会为了获得关注,而做一些他这个年龄阶段能做到的,但是我们认为错误的事情。比如在外面打电话的时候他故意大喊大叫,这说明他需要我们的关注,而并非他就喜欢这个行为,可是他知道这个行为可以让父母很快关注到他。
所以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我们首要做的事情说拥抱他,倾听他,理解他,先和她建立连接。孩子感觉好了,才能有更好的行为。
2、做真实父母,方能给孩子情绪安全的环境。
要想工具产生预期的效果,父母除了去理解孩子之外,还需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试想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干嘛呢?
生气啊!
我们生气,孩子也在生气,两个人都有情绪,这个时候大人不讲理,孩子也听不进去道理。
此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我建议“一吸二离三凉水”。
先深呼吸,如果深呼吸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就在脑海里迅速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这样我们可以更加平静的看待眼前的小人。
如果这个小人儿让你实在是受不了了,这个时候请离开,但是要告诉孩子你现在有情绪了,你需要处理一下,要保证自己会回来的,否则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不安全感。
当离开都不能让你的情绪平静,你则需要凉水来让自己清醒一下了。你时刻需要记住你是成人,你拥有比孩子更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你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孩子又如何能学会控制情绪呢?
只有成人在冷静,情绪平和的时候,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把孩子的想法说出来,当我们能说出孩子的情绪那一霎那,不仅孩子得到了理解,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也能立刻建立起来。我们才能使用出工具,并且让工具发挥效果。
当这并不是说父母不可以有情绪,父母当然是可以有情绪的,而且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有情绪了,我们不开心了,愤怒了,生气了。
当父母真实的表达而合理的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孩子会因为我们的榜样作用,而成为安抚我们的那个人,他们能理解父母不开心了,而且他们会时刻关心你的情绪,问问你的情况。
我最近在和女儿学汉字,对于枯燥的学习她很不耐烦,看到她不认真的时候,我就会烦躁,生气,这个时候我会告诉她:“我现在很烦躁,当我看到你不认真的时候,我觉得我都快忍不住了,我很生气。”
几次之后,学习中途她会问我:“你生气了吗?”往往我会告诉她,“现在还没有,因为你的表现比之前好了!”这个时候她往往很开心,虽然偶尔有走神,玩闹,但是比之前好多了。
做真实的父母,给孩子情绪安全的环境,让她可以说自己真心所想,让她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父母来说即使挑战,也是机会,因为我们会收获一个懂得关心自己的孩子。
3、温和而坚定
能保证这些工具正常实施的,还需要父母温和而坚定的执行。很多父母之所以中途放弃,是因为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贯彻执行。很容易回到老路上去。
确实按照这些工具去做,有些时候舌头会打结,捋不直。尤其是身边没人用,而只有自己在用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另类。
这就像一个妈妈问我:“当我告诉孩子她可以不分享玩具的时候,偏偏邻居小孩抱着她的娃娃不松手,这个时候我能代替女儿要回来吗?要回来,邻居不高兴,不要回来孩子不高兴,甚至孩子会奇怪我的行为。”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两难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物权问题,父母只要考虑“父母育儿以长远计”,你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还是为了邻居和自己的面子呢?
本就是孩子的东西,她可以不分享,那么他有权利要回自己的东西,作为父母也有权利去保护他不被侵害。所以这个时候我支持父母去要回来,可以直接告诉邻居小孩:“这个是姐姐的娃娃,姐姐不想跟你分享,你是想自己还给姐姐,还是交给阿姨,让阿姨那拿给姐姐呢?”
《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里选择的12个工具,是三年里正面管教讲师和妈妈评价“受益最多,效果最显著”的管教工具,可以帮我们解决孩子孩子不睡觉,做事拖拉,不听指令,轻易放弃等日常问题,还能帮助家长引导孩子自信,自律,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心里途径。
温和而坚定的执行,持续的练习,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孩子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