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三十)

或谓韩王曰:“秦王欲出事于梁,而欲攻绛、安邑,韩计将安出矣?秦之欲伐韩,以东窥周室,甚唯寐忘之。今韩不察,因欲与秦,必为山东大祸矣。秦之欲攻梁也,欲得梁以临韩,恐梁之不听也,故欲病之以固交也。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愿王熟虑之也。不如急发重使之赵、梁,约复为兄弟,使山东皆以锐师戍韩、梁之西边,非为此也,山东无以救亡,此万世之计也。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也。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虽善事之,无益也。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然则山东非能从亲,合而相坚如一者,必皆亡矣。”

有人对韩王说:“秦王想要征讨魏国,并且想攻打绛、安邑等城,不知韩国准备采取什么对策?秦国想攻打韩国,主要是为了图谋东方的周室,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如今韩国不明察事实,就贸然想要和秦国结为盟邦,必然给山东诸侯带来灾祸。秦攻打魏国,主要是为了经由魏国军临韩国,惟恐魏国不听号令,所以才决定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借以巩固秦、魏之间的关系。可是君王没有明察事实真相,竟然妄想保持中立,魏国必然愤恨韩国,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顺从秦国驱使,到那时韩国必将一败涂地,希望大王认真考虑!所以君王不如派人前往赵、魏,和赵、魏两国结为同舟共济的兄弟,使山东诸侯派精兵镇守韩、魏的西边;假如不采取这种紧急措施,那山东诸侯将无法救亡图存,这是万代不朽的君国大计。秦国妄想吞并天下诸侯,进而以天子的姿态君临中国,其气概和古时迥然不同。侍奉秦国虽然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但是父亲最后还是把儿子消灭掉。行为虽然像手足兄弟的伯夷让位叔齐,但是最后两兄弟却都是饿死在首阳山下;言行虽然像夏桀王和殷纣王,但是仍然被商汤王和周武王灭亡。由此可见,无论怎样事秦都是无益的,不但不能靠事秦来维护国运,反而会因此而加速国家的灭亡。换句话说,山东诸侯如果不结成合纵阵线,使各国诸侯团结一致,到最后必然被秦国一一灭亡。”

合纵注定要失败,因为合纵能发挥作用只有统一一途,统一不就是去掉诸侯吗?所以诸侯的合纵只能是失败。

好了,我们来看看阿庇安的罗马史吧!

VI.汉尼拔被召回国。迦太基人民反对和议

31.迦太基人因战事不利,推选汉尼拔为有绝对权力的将军,派遣他们的海军大将带着船舰去催促他回国。①同时,他们召回国派遣大使们到西庇阿那里去商谈和约,希望或者得到和约或者和约谈判拖延等待汉尼拔回来。西庇阿同意一个休战和约,这样,替他的军队取得足够的粮食之后,允许他们派遣大使们到罗马去。他们派遣大使们去了,但是罗马人把他们当作敌人看待,要他们住在城外。当元老院接见他们的时候,他们请求宽恕。有些元老们谈到迦太基人的无信,说他们多少次订立条约后又加以破坏,以及汉尼拔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所加于罗马人和他们的同盟者的损害是多么大。其他的元老们又提出,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平不下于迦太基人,因为这样多的战役把意大利弄得山穷水尽;他们又说明将来是多么危险的,因为汉尼拔从意大利、马哥从利格里亚、汉诺从迦太基马上会带着大军向西庇阿进攻。

罗马和迦太基都苦于战争,可是都不停止。

32.因此,元老院不能决定怎样办,但是派遣了一些顾问官到西庇阿那里去,西庇阿应当和这些顾问官们商量,然后他可以按照他所认为最好的办法去处理一切事宜。西庇阿根据下列条件和迦太基人订立和约:马哥立即离开利格里亚,以后迦太基人不得招募雇佣兵,他们所保留的战舰不得超过三十条,他们的土地限于所谓“腓尼基人的壕沟”①,他们应当把所有的俘虏和逃兵交给罗马人,他们在一定的时期内,付给赔款一千六百他连特白银;马西尼萨应有马西利亚人王国以及他所能占有的西法克斯的领土。这个协议订立之后,双方的使节们起程,有些是到罗马去取得执政官誓言的保证,又有一些从罗马到迦太基去取得迦太基行政官誓言的保证。罗马人为了酬谢马西尼萨跟他们联盟的功绩起见,送他一顶金冠、一个黄金图章戒指、一把象牙坐椅、一件紫袍一套罗马衣服,一匹有黄金马具的马和一套甲胄。

上层人物不缺钱。

33.同时,汉尼拔勉强起程,向阿非利加航行,因为他怀疑敦登陆迦太基人的轻率和对他们的统治者的无信义,并且他不相信两国会订立和约;纵或订立了,他知道得很清楚,这个条约也不会维持得很久的。他在阿非利加的哈德鲁密敦城登陆,开始聚集谷物和购买马匹,同时和一个努米底亚部落阿里西底人的酋长订立同盟。他又射死四千名从敌人那边反叛到他那一边来的骑兵,因为他们原先是西法克斯的部下,后来和马西弝萨联合在一起,因此他怀疑他们。他把他们的马匹分给自己的士兵们。另 一个酋长麦索塔拉斯带着一千骑兵跑到他那里来了;西法克斯的另一个儿子维密那也来了,他还统治着他父亲的大部分土地。他取得马西尼萨的一些市镇,有些是自动投降的,有些是以武力征服的。他以这样计谋取得纳尔斯镇:当他在他们的市场上和他们作交易的时候,他以友好的态度派人到他们那里去;当他认为进攻的时机到了的时候,他派遭很多人,暗藏短剑进城,命令他们不要伤害那些做生意的人;等到军号一吹,他们就进攻他们所遇着的一切人,给他把守城门。纳尔斯就是这样被攻陷了。

战争时期,敌我难判。汉尼拔攻陷纳尔斯。

34.虽然和约订立的日子不久,西庇阿还在那里,他们自己的使节们还没有从罗马回来,但是迦太基的平民劫掠被风吹入休战和约迦太基港内的西庇阿的粮船把那些运送军粮的人用铁链系着,他们不顾他们自己的议事会的威吓,因为议事会的议员们告诫他们,不要破坏这个订立不久的和约。但是平民对和约本身不满,认为这个和约订得不公平,而饥饿比破坏和约更令人难于忍受。西庇阿认为,订立和约之后,又开始战争,是不聪明的;但是好象对待犯了错误的朋友一样,要求赔偿。人民甚至于企图逮捕他的使者们,想把他们一直扣留到他们自己的使者们从罗马回来;但是伟大的汉诺和哈士多路巴伊利福斯[小伙子]把他们从群众中救出来,用两条大船护送他们。但是有些人劝那位停泊在阿波罗地角附近的海军大将哈士多路巴,在护送西庇阿的使者的人们离开的时候进攻他们。他真的进攻他们,有些使者被射死了,其他一些使者受了伤,但是利用他们的桨,正好进入他们自己营地的港口,当他们的船只被拦住的时候,他们从船上跳上陆险些被俘虏。

内部意见不统一使得战争无法停止,和约无法维系。

35.当罗马国内的人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命令那些还在那里交涉和约事宜的迦太基大使们马上作为敌人离开那里。因此,他们启航,可是被暴风吹到西庇阿的营地附近。西庇阿的海军大将向西庇阿请示,应该怎样对待他们。西庇阿说:“我们不要学迦太基人的轻诺寡信;不加伤害地把他们送回去。”当迦太基的元老们知道此事的时候,他们谴责迦太基人民,把他们的行为和西庇阿的行为作一个对比,劝告他们,就是在这个时候,还要恳求西庇阿坚持原来的协议,承认赔偿因迦太基人民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但是迦太基人民长久以来,因为战事不利,已在寻找元老院的岔子,因为元老院没有充分地预料到要怎样做才是合乎他们的真正利益的,他们受煽动家的煽动,为渺茫的希望所鼓舞,因而他们招请汉尼拔和他的军队回来。

迦太基人比较野蛮一些。

36. 前202汉尼拔看到了战争的巨大规模,他请求迦太基人民召回哈士多路巴和他的军队。因此宣布撤销过去对哈士多路巴的判决,哈士多路巴把他的军队交给汉尼拔。但是甚至在那个时候,他自己还不敢在迦太基人民的面前露面,只是隐藏在城内。于是西庇阿利用他的舰队封锁迦太基,割断他们从海上运输军需的道路,而他们从陆地上得到的供应是很少的。因为由于战争的缘故,土地都未耕种。大约在这个时候,汉尼拔的骑兵和西庇阿的骑兵在撒马发生遭遇战,在战斗中,西庇阿的骑兵处于优势。在以后接着几天中,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散兵战;最后,西庇阿听到汉尼拔很缺粮食,正在等待粮食运来,因此,西庇阿派遣他的军团将校德谟斯趁夜间袭击汉尼拔的运输队。德谟斯驻扎在一条狭窄通道旁边的一个山顶上。他在那里杀死了大约四千阿非利加人,俘虏的人数更多,把粮食运到西庇阿那里去了。

西庇阿劫汉尼拔的粮道。

37.汉尼拔因为缺少粮食,陷于绝境,他考虑到怎样暂时安排,因此,他派遺使者到马西尼萨那里去,提醒他不要忘记他早他建议恢年在迦太基的生活和教育,请他劝西庇阿恢复以前所订的和约;约复休战和并且说,以前和约的破坏是一群乌合之众和一些比乌合之众还更要愚笨些的人所做的。事实上,马西尼萨过去是在迦太基长大和受教育的,他对尊严的迦太基很为尊敬,他现在还有许多朋友在那里,因此他恳求西庇阿答应了这个要求,他使西庇阿和汉尼拔根据下列的条件又订立了一个协议:迦太基人把他们所俘虏的那些运送粮食给罗马人的人员和船舶交出来,把他们所劫掠的东西,或者这些东西的折价的钱(其价值由西庇阿估计)也交出来,并缴纳一千他连特作为罚金。条件就是这些。一个休战和约就这样订立了,直到迦太基人知道这些细节时为止。这样,汉尼拔就出乎意外地得到挽救了。

最终迫使迦太基人妥协认罚。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