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春秋029|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图片发自App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秋八月丁卯日(十三日),鲁国在鲁太庙祭祀,升僖公的神位在闵公之上。鲁闵公是鲁国第十七任国君,鲁僖公是第十八任。

《左传》认为,这是“逆祀”,是不按顺序的祭祀。

此时,夏父弗忌担任宗伯,尊崇僖公,而且宣布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我看到新鬼大,旧鬼小。先大后小,这是顺序。让圣贤升位,这是明智。明智、和顺,这是合于礼的。

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是以《鲁颂》曰:‘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诗》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君子曰礼,谓其姊亲而先姑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是现存《诗经·国风·邺风·泉水》中的句子。全诗是: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泉水》是一首描写女子嫁到别的国家,思念家乡而不得归的心情。主要描写思念家乡,与姐妹商量归乡探亲的事,回忆出嫁时的情景,想象回家的路线和准备工作,最后一章写在愿望得不到实现时,只好驾车出游,以此来排遣内心的忧伤。

邶(bèi)是诸侯国名。泉水是卫国水名,即末章所说的“肥泉”。毖(bì)是“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淇是淇水,卫国河名。有怀,因……怀念。靡,无。娈(luán),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聊,姑且。泲(jǐ)是卫国地名。饯,饯行,以酒送行。祢(nǐ)也是卫国地名。行指女子出嫁,《左传·桓公九年》有“凡诸侯之女行”,行即嫁。干、言都是卫国地名。脂是涂车轴的油脂。舝(xiá),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还车,回转车。迈,远行。遄(chuán),疾速。臻,至。瑕,通“瑕”,不瑕即没有什么。肥泉、须、漕都是卫国的城邑。兹,通“滋”,增加。须、漕也都是卫国地名。悠悠,忧愁深长。写(xiè),通“泻”,消除、排遣。

这首诗的大意是: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我的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永无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王秀梅译注《诗经》,中华书局)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在这首诗里的意思是,问候亲戚,得从长辈问起,然后再问候自己的姐妹。

君子认为,鲁国这样做是失礼。礼没有不合顺序的。祭祀是国家的大事,不按顺序,难道能说合于礼吗?儿子虽然聪明圣哲,不能在父亲之前享受祭品,由来己久。所以禹不能在鲧之前,汤不能在契之前,文王、武王不能在窋之前。宋国以帝乙为祖宗,郑国以厉王为祖宗,这还是对祖宗的尊崇。所以《鲁颂》说:“一年四季的祭祀不懈怠,没有差错,致祭于上帝,又致祭于伟大的祖先后稷。”君子说这合于礼,说的是后稷虽然亲近,然而却先称上帝。《诗》说:“问候我的姑母们,再问候到各位姐姐。”君子说这合于礼,说的是姐姐虽然亲近,然而却先称姑姑。总起来讲,闵公虽然近,但僖公在前,即“子虽齐圣,不先父食”。

孔子作《春秋》,在记述这件事时,只记载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但《左传》紧接着记载说:

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孔子说:“臧文仲,他不仁爱的事情有三件,不聪明的事情有三件。使展禽居于下位,设立六个关口,小老婆织席贩卖,这是三件不仁爱的事情。养一个大乌龟、迷信卜卦,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爰居,这是三件不聪明的事情。”

至于具体细节,敬请参阅《论语新视界060|一只乌龟引发的三个男人之间的恩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意春秋029|问我诸姑,遂及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