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2.6----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绝对化思维----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的话,他可能会“习得性无助”。比如:

工作压力过大会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我们会认为无论怎样都赶不上进度,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宕机了。经常失恋的人会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再也不相信自己能找到爱情了。

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背后,都有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影子。这种认为:“再做什么也没有用了”的思维,就是我们要讲的绝对化思维。

绝对化思维的本质:人类为了提高生存机率,擅长总结规律,抽象规律。但是容易把所受到的伤害抽象化,扩大防御的范围。而绝对化思维,就是对伤害的抽象化。

这有点像是,每次遇到让我们痛苦的事,我们就在心里埋下一颗地雷。为了避免接触这些事件,我们反危险抽象化,在内心时树起警示牌,来标定不要轻易靠近的危险区域。我们感受到的危险越大,我们标识的危险区就越大。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活动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小了,逐渐无路可走了。

举例来说:有个叫小罗的青年人,他刚毕业不久到了一家创业公司去工作,但是,由于创业公司刚起步,每天都要加班,而且老板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对他很挑剔。结果做了半年,他挨了老板很多骂,最后还被开除了。

如果他受到的伤害比较小,他可能会想:我不适合这家公司。他可能会把防御范围扩大一点,他可能会想:我不适合去创业公司。如果他再把防御范围扩大,他可能会认为,他不适合在公司工作,应该去考个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如果再扩大呢?他可能就想:我不适合工作。工作的人际关系,我没有办法应付。他可能呆在家中啃老。

从“这家公司很可怕”到“创业公司很可怕”到“公司很可怕”到“工作很可怕”。被开除的事对他的伤害越大,他心中的信条就越抽象,他的思考方式就越绝对,他防御的范围就越大。

绝对化思维的三种抽象方式

这种对挫折的绝对化,也是悲观思维的本质。绝对化有三种方式:永久化、普遍化和价格化。

1、永久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认为这件事会一直发生。

例如,最近公司业务繁忙,经常需要加班。你会怎么理解这件事呢?你可以跟自己说,最近工作很忙,也可以跟自己说:这个工作总是没完没了。

注意两种说法的差别,前一种说法把工作忙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潜意识说这是暂时的,未来会有变化。而后一种说法呢?它把这种状态的时间判断是永久的。一旦把一件事情永久化了,你就看不到变化的希望,自然就会悲观沮丧。

时间上的永久化,也体现在我们形容自己或者别人身上。

例如因为经常加班,导致你这段时间很疲惫,那么你既可以跟自己说:我的状态不好,我累了。也可以跟自己说:我很没用,我完了。“我累了”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它的意思是说我休息一下就恢怎么恢复了。可是如果是“我完了”这就是一个永久性的判断,那就没有变化的可能了。

这种永久化也会体现在对他人的判断上。

在我的咨询中,吵架的夫妻经常爱说的口语是:“你总是这样,你总是那样。”。比如,妻子会指责丈夫,“你总是想这自己,你总是每天不回家。”丈夫回应说:“我哪有每天不会家,我只是偶尔应酬一下而已。而你呢,你总是大惊小怪、无理取闹。”

“总是”是一种时间上永久化的说法。这里候,如果我问他们,有例外吗?有没有丈夫回家旱的时候,或者妻子也是有体贴人的时候。如果有,那么就不能说:“总是”了。用“有时候”来代替“总是”。你来体会一下,是不是用“有时候”指责的意味少了很多。


2、悲观思维的第二种绝对化的方式-----普遍化。所谓普遍化就是从一只乌鸦黑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从一个男人不可靠到天下男人都不可靠。例如前面讲到的小罗,从这家创业公司的工作不好到所有的工作都不好。

3、悲观思维的第三种绝对化的方式-----人格化。所谓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者是针对我的,都是我的错,才会让这些坏事发生。举个例子,以前有个朋友因为工作的事情来咨询我,他在金融行业做销售,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给客户推荐他们的理财产品。

这些客户对电话当然不是很热情,有的干脆直接挂掉。他有些抑郁,认为自己很讨人厌才会被拒绝。这就是一种人格化的表现。出现问题的时候,觉得“都是针对我的,都是我的错。”这是一种常有的心理反应。也许你看到过这样的电视片段,主角遇到了倒霉的事,他对着天空喊:“老天,为什么要针对我,我究竟犯了什么错。”

这就是一种人格化。我们经常对坏事会有一种奇怪的内疚,有时候明明我们自己是受害者,却仍然觉得是我们的错。主扩大了我们的防御范围,却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内疚和自责。

回头来看,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现实,从生活中疗伤愈的机会。






 �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2.6----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