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思:《八佾篇》0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

【我思】

找译文的时候,找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一是诸夏不如夷狄,二是夷狄不如诸夏。

第一种是孔子说华夏诸国连“夷狄”都不如。春秋时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为“夷狄”。及时身为“蛮人”,他们还知道君臣有别,不像诸夏之国随意践踏礼制,毫无上下尊卑,或诸侯胁迫天子,或大夫专擅国政,甚至弑君弑父等事件都不少见,导致社会动荡。这是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发出的感慨,通过“夷狄”和“诸夏”的对比,反映当时礼制被破坏的程度之深。

第二种是我这里所采用的。蛮夷虽然也有国君,但是他们不懂礼乐,还是不如没有国君的中原之国!这种说法强调了礼乐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这么看的话,蛮狄和诸夏的区别并不一定是地域上的,也可能是礼乐上的。

如果把礼乐理解成文化,那又与中华文化绵延至今,成为四大古文化中唯一的存在有所关联,似乎更能见孔圣人的高瞻远瞩。即使国家灭亡了,只要有文化和精神仍在,整个民族都会延续下去。如果没有或失去了文化的传承,那么这个民族就真的灭亡了。如果有痕迹遗留还好,万一没有遗留或者没有被后世发现,那在历史上真的是悄无声息,连一朵浪花也没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我思:《八佾篇》05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