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蝉鸣,不夏天。

       昨晚下了一场大雨,今早起来一看,地面还是湿漉漉的,看样子太阳今天是打算休息了,风扑面而来,有几丝的凉意,竟让人有了秋天的错觉。望向不远处的几棵树,那是什么,定睛一看,是蝉褪下的皮,心里不禁一喜,又到了摸知了的时候了。


     定是昨天那一夜的雨,让泥土变得松软,也让知了破土而出,其实说是知了不太准确,知了是蜕了皮的,应该叫“知了猴”,在临沂这边都这么叫,我们聊城那边叫“节老龟”,叫了几十年确是第一次写这几个字,只是不知道这几个字写的对不对,即是方言也无从考证。

      想起小时候每逢夏天摸知了猴都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到了知了猴快要出来的时节,一场大雨过后,我们便开始去找了,白天知了猴都不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得会看它们的小洞,那时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好手了,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打麦子的场地,这些场地都很光滑平整,我们这些孩子便都喜欢光着脚丫在上面,一人一片地方,都是瞪大了眼睛仔细的搜寻,一般将要出来的知了猴都会先抠开一个小小的洞眼,找到了便慢慢把它抠开,有的藏的比较浅,拿手便能拿出来,再深点的就得用小木棍,有时便往里面倒些水,总能把它给弄出来。

      当时村里有收知了猴的,那时侯大多是2分钱一个,最贵的时候也就5分钱一个,这也是我们这些孩子去摸知了猴的最大的动力,这也成了那些大人们的动力,到了晚上,放眼望去,角角落落里都闪着明明灭灭的光。

     那时想要找到更多的知了猴,还是有很多技巧的,第一你得会选地方,有的树林出的就很多,哪怕前面刚有人找过了,你再去还能找到几个,有的地方则不行;第二你得会找,眼神得好,有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哪地方会有,有的人找了半天,就在眼皮底下他都能给错过去;第三你得有称手的装备,手电筒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能否找到更多的知了猴,还要有装知了猴的东西,有时还有必不可少的木棍,因为知了猴有时会爬的比较高,像我们小孩子高一点便够不到了。

     有时也顾不上吃完饭便去找,最晚的时候能找到12点,想想也是挺疯狂,要那股子执着劲,怕是没什么事干不成了,有时找遍了我们村便去别的村,但是找知了猴也是有风险的,因为夏天蛇和刺猬比较多,而我最怕的便是这两样,现在想想心里还要打哆嗦,当时也没少碰到它们,有时能碰到一窝的刺猬,看着便吓人,还有在树上的蛇,每次看见都是夺命狂奔,觉得没事了,又开始找,有点记吃不记打,其实还是想着卖了钱能买块雪糕吃。

       其实摸到的知了猴大部分卖了以后,还有一部分便是吃了,说到吃这知了猴,当时也是口水直流,放到油里面一炸,金黄酥脆,那叫一个香啊,只是现在确没了小时候那种感觉了,想来也有几年没摸过知了猴了,特别是有了女儿之后,记得女儿第一次见的时候,都给吓哭了,说到要吃它,更是抵触,既然女儿不愿吃,自己便不再去找了。

       不过女儿还是挺喜欢知了的,于是便给她说这是那个能爬的知了猴变来的,女儿问道是怎么变得,是不是有魔法啊,我便给他说起这知了猴变成知了的过程,在我小时候我可是没事就看着它们一点一点蜕变的。这个过程也是十分的有趣。


       这知了猴两个前爪就像两个小钩子,一般知了猴都会爬到树上,当然也有在草上的,等爬到一定高度后,便停下了,两个小钩子便钩在了树上,一动不动的时候便是要开始蜕皮了。

        一会便会看见它的后背慢慢的便会鼓起来,直到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慢慢的身体逐渐往外挤,缝隙会越来越大。先是后勃颈一直往外挤,不一会头钻出来了。这样一看它的肉是非常嫩的,眼镜也是黑亮黑亮的,像是雨后那嫩绿的小草,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清新脱俗的小鲜肉。

        待到它的头钻出来以后,它的翅膀就开始往外挤,此时能够明显观察到它的翅膀在快频率抖动,中间会有停歇,这个过程肯定是非常累,耗费体力的。想来要完成这个蜕变的过程也是挺辛苦,这让我想到了女人生孩子的场景,都是孕育出新的生命,着实都是不容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将翅膀往外挤,挤一会歇一会,想来是要给自己的翅膀羽化变硬。身体会跟随重力作用一直往后仰,仰着仰着慢慢脱离了他的壳,看着就差要掉下来,不由得让人捏了把汗。


       随着身体一直后仰,还会不断地抖动,慢慢的翅膀也就全部出来了,伸展,再伸展,这时看它的翅膀就知道什么叫“薄如蝉翼”了,柔软的翅膀慢慢的舒展开来,好像一下便变得透明了,神奇而美丽。

     这个蜕皮的过程大约要持续一个小时,中途千万不能动它,一旦动了蜕皮的过程便被硬生生终止了,即使能蜕掉皮,怕也是飞不起来了,小时候也并不懂,还捉了好多正在蜕皮的知了猴,想来确实不应该。


      后来读《昆虫记》时,有描述蝉的一篇,还记得文末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这般看来,竟觉得有些对不起知了猴了,那刹那欢愉也让自己想起了《童年》里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后来女儿问我知了都会叫吗,我说不会,因为这知了也分公母,只有公的知了才会叫,公的知了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所以就像唱歌一般,而母的知了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知了”。


      关于这知了的诗句也有很多比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还有“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再比如:“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还有:“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是意境优美,想来古人对于这知了也颇有几分的喜爱。

     再过几日便到了知了声声充于耳的时候了,不妨到时仔细的聆听一番,毕竟是:“无蝉鸣,不夏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蝉鸣,不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