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伊德康心理课堂】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语言表达方式,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

  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以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芝加哥的霍桑工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电气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实验中,他们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够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力的关系---这是传统管理理论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上升。

  后来这个令人困惑的结果引发了管理学上的一场革命。历时九年的实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己主观上的刺激,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人们开始把人当做“人”而不是机器的附属物来看待了。就霍桑实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认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实验的内容,是这些专家一直关注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六个女工之间团结的特别紧密,谁都不愿意拖这个集体的后腿,她们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就这样,个人微妙的心理和团队精神促使着他们的产量上升再上升!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积极关注,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给大家讲一个“亲子关系”上“霍桑效应”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的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在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出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让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她的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老师打电话对她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她听后,流下眼泪。然而,她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神情也一下子消失不见了。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的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去的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有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后,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您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夺眶而出。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的本性是喜欢被人赏识的。”正是因为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赏识以及“善意的谎言和夸奖”让她一手塑造了儿子成功的一生。如果当初她把老师的原话告诉孩子,那么或许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人的潜质需要激发,如果被压抑、斥责,潜质可能会丧失;相反,普通人的潜质,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泰安伊德康心理课堂】霍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