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古代汉语知识

文章目录

  • 文字
    • 通假字
    • 古今字
    • 异体字(了解)
  • 词汇
    • 古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掌握)
    •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 词的古义与今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 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 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 实词活用
      • 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基本情况

文字

通假字

通假字是我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是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 举,则又超乎而跃

    “裁”通“才”,意为“刚刚”。

  •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又不鸣

    “蜚”通“飞”,表示“飞翔、飞离、飞走”

  • 张良出,项伯

    “要”通“邀”,意为“邀请”

  • 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通“纳”,意为“拒绝”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

    “庭”通“廷”,意为“朝廷”

古今字

异体字(了解)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它们同音同义,只是形体有所不同,称之为异体字。汉字简化后,几个同音同义的繁体字,有的被一个简化字代替;有的选用其中一个字为规范字,其他的则为异体。有些字意义与用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样的字不能视为异体字。有些繁体字简化后,被另一个笔画少的传承字代替,但它们在古代汉语里是不同的两个字,所以它们不是异体字。

词汇

古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掌握)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 文过饰非

    “文”的本义是“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用作动词,为“刺花纹”,引申为“华美、有文采”,与“质”相对;又引申为“礼乐制度”“文字”“文章”“文辞”“文饰”“掩饰”等。“文过饰非”是指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其中“文”是指掩饰。

    •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尽,完)
    • 孔子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穷:被困)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七天没吃上饭菜

    •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不得志)
    • 儒有博学而不,笃行而不止。(穷:止,息)
    • 兄事之

    应该

    • 与项羽相见。

    能够

    • 所识穷乏者我欤。

    “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 贼二人我,我幸皆杀之矣。

    遇到

    • 意气扬扬,甚自也。

    得意

  • “八音”中的“革”是一种乐器,用的是“革”的引申义

  • “文”的本义是“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 亡羊补牢

    是指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词的古义与今义的特点和主要差异(掌握)

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是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今义是为坚持信仰而死。

  • 不失义,达不离道

    古义是不得志,今义是贫困。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古义是见识短浅、身份低微,今义是品质低劣、下流。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为夫妻)

    “婚姻”的今义是指:①嫁娶的事;②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或已结婚的状态。但在古义中,“婚姻”作“约为男女亲家”之义。

  • 相接

    “兵”,现代汉语一般指士兵,指的是人,上古时期一般是指武器。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就保留了古义。

  • “革”的本义是“去了毛的兽皮”

  • 李白诗句“挥手公卿”

    辞别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婉言道歉

  • 马观花

  • 弃甲曳兵而

  •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即“妻”与“子”

  • 燕军扰乱奔走

    在古代是“溃散逃命”的意思

  •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在该句中指“墨和莒的守军”,与现代汉语中的方位意义不同。

  •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 入而徐趋,至而自

    请罪

  •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

    礼乐制度

  • 言之无,行而不远

    文采

  • 同心之言,其如兰

    香气
    “臭”在古代表示“气味”,中性词;在现代表示“难闻的气味”,贬义词。

  • 伐我,公将战

    军队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古代指“英雄”;在现代指“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人员”。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是短语,其中“因”表示“因此”,“为”表示“写作”;在现代汉语中“因为”是关联词。

实词活用

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基本情况

  • 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其子

    “亲”和“子”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把……当作自己的父母”“把……当作自己的子女”。

  • 先生之恩,生死而骨也

    名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长肉”。

  • 渔人甚异之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表示“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 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辑文学·随性小记,编辑,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