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看了电影哪吒,又回来看了影评,分享一篇,与心理学关系很密切: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新编的后现代人本主义主张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旧瓶装新酒的《哪吒》新编,宣扬的是年轻一代所持有的后现代人本主义价值观。
电影中的这些价值观,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亲子关系、成长与教育三个方面。
1
一、做自己
“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电影中,平日里桀骜不驯、危机时挺身而出的哪吒,我们为之动容。背负家族使命、负重前行的敖丙,也令人恻隐。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中,真理逐渐消失,人们也不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权威。就像五月天所唱的,“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后现代主义关注人的主体性。同时,倡导多元价值取向,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关键是能从自我内在体验中,找到人生意义。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魔丸降生的哪吒,尽管调皮捣蛋、顽劣不堪,却有着一颗做英雄的心。而为复仇而活的敖丙,却最终选择了拯救哪吒。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重要的便是如何做选择,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本性善良而且具有选择能力,人们希望发挥正面价值,最终自我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就是个体自我悦纳和自我驱动后,所体现出来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对比原先版本,价值观转变就很明显了。
经典版本中,哪吒是闹海屠龙、反抗权威,然后在武王伐纣中建功立业的形象。宏大的叙事结构,宣扬的是社会性取向的价值观,即在社会斗争中找到人生意义。
而新版本中,哪吒是探索内心世界、寻找自我认同,最终自我成全的形象。细腻的人物内心刻画,宣扬的是个人中心取向的价值观,即在自我体验中找到人生意义。
近期的研究结果也支持,我国青少年终极价值观由社会性取向(追求社会认可、关注国家强大)朝个人中心取向(追求主观幸福、关注内在体验)转变(沈潘艳等,2018)。
1
二、孩子与爱
小云云:“哪吒是你什么人?”李靖:“他是我儿。” 龙王:“全体龙族已将最硬的龙鳞都给了你。”
改编后的电影,深深感动观众的是哪吒母亲的温馨陪伴和李靖的舍己为儿。当然,还有龙族全体取下身上最坚硬的鳞片,为敖丙织就铠甲。
经典版本中,李靖大义灭亲、哪吒割肉剔骨还父母。宣扬的是在大义凛然中坚守忠孝两全的父权思想,是家长中心取向的家庭观。
而新版本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李靖的以命换命、殷夫人的永不放弃。宣扬的是对生命的负责、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育儿理念,是孩子中心取向的家庭观。
因此,年轻一代的家庭亲子伦理观,已由家长中心取向(养儿防老、光宗耀祖)朝着孩子中心取向(为爱而生、尊重生命)转变。
这种积极的转变,大概源于生命科学与伦理的发展,革新了年轻一代对亲子关系的认知。就像纪伯伦所说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不属于你们。”
后现代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可能会认为,生孩子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热切渴望与孩子分享自己对人世间的热爱,期待孩子也能来到人世间享受生命的美好。
(ps:另外,为什么新的版本中没有金吒、木吒?之所以把哪吒安排成独生子女,难道是因为观众们大概率也没有兄弟姐妹。。。)
1
三、成长与教育
“生活你全是泪,越是折腾越倒霉,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
后现代价值观所宣扬的是追求精神自主、注重内在体验。如果没有值得真正追求的东西,无法让自己燃起来,那就做一条咸鱼也很好。生活已经焦头烂额了,佛系一点不好嘛?
“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
略丧略颓废的哪吒,渴望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当他听说村民感激他赶走了海夜叉,要集体为他庆祝生日时,几乎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
其实,在哪吒心里,当然也在每一个叛逆少年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希望融入他人中间、受到别人尊重、充分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而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和母亲殷夫人,则充分践行了人本主义教育观。
不管是魔是神,殷夫人都对哪吒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就算被全世界误解、拒绝、抛弃,就算哪吒下手没个轻重,殷夫人依然相信他、呵护他、陪伴他。
而太乙真人则巧妙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哪吒进行积极暗示:一旦相信自己是灵珠,哪吒就真的会往至纯至善的方向发展,践行斩妖、除魔、修仙的仙侠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