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文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初次听说全语文教育,这个概念,怀着好奇心去读刘恩樵老师的《全语文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读罢打心底里赞叹,还真是全语文。

对“五全”的理解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实践“全人教育”、实施“全域语文”、面向“全体同学”、促进“全程成长”、落实“全科通融”的五全理念。结合所读我来理解这五全,“全人教育”应该是培养文化底蕴和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全域语文”我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应该是能利用本地域的各种文化资源,例如,新华书店,学校书学校有问题。雅尔书苑东城教育大讲堂东城小剧场等,给学生创造各种平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讲课的时候好好听一下力求全面理解。面向全体学生,参与引领学生的全部成长过程。全科融通,应该是进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字能力,另一方面是什么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二,对“四着”的理解

着意于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五全教育”的核心,也是最终目标。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用标识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着眼于学生全面提升

      从小处入手,即使从学生的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认真落实具体前面几个学生都有能力。具体表现在一堂课的策略。打破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填鸭状态。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锻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我有发现要说,我有问题要提,我有感想要写,我有个创要做。”从学生切身实际出发,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做课堂的主人。

打破以往的“日练习”,推行“日写作”,日札优于作文的理念,让每个孩子在有方法引领的前提下去写作,每天训练一点,日积月累是作文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日更写作我深有体会,拿起笔很难,坚持就更不容易,当我们真的去把想法变成文字的时候,有特别有成就感。开始肯定是流水账似的拉拉杂杂得写,慢慢地就会去追求写法,篇章布局,语言精炼,理论深度等。以前都说以读促写,而现在更多的是以写带读,倒逼自己去读更多的书,让自己写的更好。

所以对于学生的写作,最关键的是保持他们写作的热情,让他们能够体味到写的乐趣,坚持下来。

这种“日写作”的形式值得借鉴和推行,不但为了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培养写作兴趣,更是激活写作思维,丰富思想认知,最终让写作变成孩子心灵成长的途径。

着力于课堂全面融合

推行“大阅读”改变只教教材的现状。采用1+x的的策略,一本课本加大量的课后拓展阅读,让学生广泛涉猎历史科学艺术等书籍,打开知识的大门,拓宽学生的视野。

泛读开拓视野,精读激活思维。每个学期至少进度一部经典。学生扎实进度,老师实时指导。让学生逐渐形成经验和能力。这些举措都能很好的将读写思落到实处产生效果。

着重于课程全面优化

    统筹安排各级部的作文训练目标,初一是从生活习惯,兴趣等方面来进行自由写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体悟真情实感。初二级从构思,语言,结构等方面开始落实写作技法训练,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写作。初三从思想思维风格等方面提升品味。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写作能力也能稳步提升。

  利用网络资源研发语文学习微课程, 课程是以学生和老师为参与对象。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和老师关注课堂,参与课堂积极性。

  学习《全语文语文教学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让我对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整体的规划。

1.带领学生坚持“一起写吧,每日一记”。课本为载体。每节课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一个写作训练点。上课讲下课练,一点点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充分利用学校的“声动九中”,青禾文学社等公众号、校刊,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可以积极帮助学生投稿,自编班级小报等。让学生部分体验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并且展示给大家的激情与乐趣。

3.推行大阅读,以课本为载体,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向学生推荐大量名家名篇,推进群文阅读,也可借鉴全语文的“3+1”阅读模式,三周研学教材一周互助阅读。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高效阅读。

4.积极推进教师共读,亲子共读。在学校“书香校园”的宗旨指引下,积极参与教师共读,带动亲子共读,带动他人提升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语文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