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看过一个故事: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

宅院设计得十分精巧,但屋檐却搭建得特别大。

更奇怪的是,在这屋檐下面,还盖了一间小巧的屋子。

游客们纷纷驻足观望,开始猜测这间屋子的用途。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导游指着这间屋子讲解道:

“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

有游客依旧不解:

既然房屋主人有心为善,为什么不直接请人进去,何必在这盖间屋子,多此一举?

导游回答说:

“直接请人进去会让人心里不安,受之有愧。房屋主人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流浪汉的尊严吧。”

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善意与温暖。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财力去为别人搭建一方屋檐。

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心里为他人撑起一片晴空。

做别人心里的屋檐,在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同时,也是在悄悄地庇护自己。

01

杜甫写过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就曾写到他遭受的苦楚。

他这一生,吹过最冷的风,淋过最冷的雨,整个人生就是大写加粗的苦。

成年后,他也一直没有谋到什么像样的官职,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由于米价昂贵,全家都只能忍饥挨饿,未满周岁的小儿子也被活活饿死。

由于无力负担房价,他只能一次次搬家,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有了一间小小的茅屋栖身。

但杜甫却始终善良,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对这个世界充满恶意。

反而明白人人都有难处,更加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他住的茅屋前,长着一棵大枣树。一天深夜,一个老妇人来打枣,惊醒了杜甫。

杜甫看见老妇人饿得骨瘦如柴,瞬间起了怜悯之心,不仅为她端来了菜粥,还嘱咐她,白天再来打枣,以免晚上摔倒。

后来,杜甫搬离了这里,把房子借住给了朋友吴南卿。

吴南卿一来,便在茅屋四周围起了高高的篱笆。老妇人打不到枣,日子过得越发艰难。

杜甫知道后,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吴南卿,告诉了他普通人的艰难。

吴南卿看完信后羞愧不已,立马拆了篱笆,还亲自给老妇人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也离开了这里。临走前,他按照杜甫的意思,将茅屋和枣树都留给了老妇人。

善良的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正如杜甫,因为自己挨过饿,所以见不得别人忍饥挨饿、居无定所。

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冻得夜不能寐的时候,他担心的也是别人的处境,所以迫切地想要“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家罗大里曾说:“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是一个善良的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

一个善良的人,心里装的永远都是他人。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早已在心里为别人搭好了一个屋檐。

02

看过一句话:“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你为别人撑的伞,都会化作来日躲雨的屋檐。”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小善举,也会在某一天反过来帮我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苏轼第一次为官,是在凤翔府任通判。

当时凤翔府新上任了一位太守叫陈希亮,此人颇有美誉,却很不待见苏轼。

在他看来,苏轼就是一个靠权势上位的无用书生。

直到有一年,一场大旱灾降临在陕西,许多庄稼颗粒无收,黎民忍受着饥馑之祸。

一次,苏轼与陈太守在城外巡视的时候,看见了路旁饿死的小孩尸体,苏轼嚎啕大哭,眼含着热泪将其埋葬。

之后,苏轼积极组织慈善募捐,并用募捐善款,为三四十个孤儿造了一间屋子,自己亲自抚养他们。

这些善举,陈太守看在眼里,对苏轼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后来,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在即将遭受贬谪之际,陈太守的儿子陈慥正隐居黄州。

朝廷中的宵小认为苏轼当年与陈慥的父亲有仇,就把他贬谪到黄州来,好使陈慥对付苏轼,以此来借刀杀人。

而陈慥早就从父亲口中听说了不少关于苏轼的好话,反而成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最要好的朋友,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苏轼这一生,做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善事,在生活中也处处践行着小善。

他的善举,旁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也化为他人生路上的“庇佑伞”。

饥寒之地,总有百姓给他送来粗茶淡饭;

居无定所,总有穷书生为他搭建容身之地;

落难之时,总有官员接济他,哪怕革职也在所不惜;

三朝太后,一个让他免于流放,一个让他做高官,一个救了他的命……

因为善心带来的回赠,让苏轼安心快乐地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他人亦是天堂。”

你今日对他人所做的一切,也是别人日后待你的模样。

当你历经劫难时,只有善良才能帮你度过最艰苦的路。

善良,是一个人留给自己最好的后路。

03

善良,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人格局的外现。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与人为善,面对事情他们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而非利益。

河南有一位老艺术家,名叫王宽,在退休之前是豫剧圈是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家喻户晓。

但在退休之后,他没有安享晚年,而是选择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去茶楼卖唱。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坚定的一个选择,至今已经坚持了好多年。

他这么做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供养从老家收养的孤儿,供他们吃饭穿衣,读书学艺。

后来,王宽老师的事迹被很多的媒体报道出来,给他带来了很多的荣誉。

但面对荣获的奖杯,王宽老师只是表示:

自己在乎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看见老家的孩子们,心里就有一种责任。

无独有偶,作家老舍也为陌生人做过类似的事情。

当时,老舍家不远的地方,住着四十多个以乞讨、卖艺为生的盲人。

当得知他们的生活现状后,老舍深觉自己应该出一份力。

于是,他放下手头的很多工作,积极地为盲人奔走。

他帮助有才艺的盲人买乐器,组织乐团,排练节目,联系演出方,争取报酬。

对没有才艺的盲人,老舍到处托人,把他们安置在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

后来,这些盲人在他的帮助下,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真正的大格局,是面对别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愿意伸手去帮他,想到的是肩上的责任,而非得失。

电影《发条橙》里说:“善由心生,善良是由人自己去选择的。”

大格局的人,都会主动选择从善。

也正是有这样的美好的人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从来不害怕风雨,从来不会缺少阳光与温暖。

04

想起一组很经典的问答:

有一个人,辛苦了大半辈子,依旧非常贫穷。他非常不忿,跑去质问佛祖。

佛祖说:“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穷人问:“但我身无分文,能给别人什么呢?”

不懂得给予的人,自绝于人,永远无法摆脱底层苟且的命运;

永远利他的人,即使跌落谷底,也会有无限机缘不请自来,助他脱困。

正如作家冷莹所说:“你对别人的好和善意,最后成全的都会是你自己。”

为他人执灯者,迟早也会被别人的光芒照亮。

做别人屋檐者,别人也不会让风雨落到他的头上。

一个善良的灵魂,照亮他人的同时,总能收获不期而遇的温暖。

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的人,也必将被世界温暖相拥。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