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任彦申

图片发自App

这些年,每次带丫头去北京旅行,都会找朋友帮忙进北大转转。倒不是对丫头的未来有着不切实际的梦想,只是我自己很喜欢北大的底蕴,喜欢北大古老的建筑和京师大学堂的前世今生。今年夏天,我们和丫头骑着单车悠悠闲闲晃半天,又把北大角角落落转了个遍。看着门口人声鼎沸的入场,看着一波波夏令营的孩子们,拥挤在北大校园各个地方,闹闹哄哄排队、拍照、参观......直观感受到孩子们身后父母所发射出来的强大希冀。可即便能无数次踏进这两校园,北大和清华,还是中国孩子很难攀登的龙门圣地,离我们太远太远。因为遥远,我对这两所学府的认知也仅是表面的,只知道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而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观北大清华,让我深入的走了一遍北大和清华。作者任彦申,一位大师级领导者,曾在清华和北大做校领导,尤其在北大,担任了六年校党委书记,后到江苏任职。能在这两所国内声望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校当好领导,其智慧与深度可想而知,《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后知后觉》《如何是好》等,任老写了好几本人生感悟,讲述他的亲身经历,畅谈他的人生思考。每一本书评价都很高,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从清华园到未名湖》是任老的处女作。书里,他用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全新又真实的北大和清华,让人读着忍俊不已又发人深省。

书中提到,北大和清华,无法用一两句话概括。两校的精神,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很难表述其要领。先说北大吧,北大在戊戌变法中应运而生,从太学、国子监演变而来,前身“京师大学堂”。多年积淀,北大以文理学科为主,以基础研究见长,重学而不重政、重道而不重势、重学而不重术。重理学轻实学、重科学轻技术、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办学思想根深蒂固。那又何谓北大?一代代北大人不断总结和概括过。马寅初先生说,北大是思想之先导,有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鲁迅先生概括: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蒋梦麟先生认为,北大屡经风雨,至今巍然独存,是因其大肚包容和思想自由。而周作人先生说,我一时说不清楚北大,只可以说他走着他自己的路等。《北京大学概括》中概括,北大有独立精神、有特别见解、做实有坚强之毅力、服从真理、气量宽宏。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人们又一次形成共识,认为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始终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然而,任老却调侃,北大的自我评价纵然深刻、精辟和传神,但不乏有自我优越、自我表扬和自我偏爱的成分,北大人经常会把狂傲、偏激、散漫等缺点看作是优点加以自我欣赏。再说清华,这所大学建立于1911年,是用美国人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创建的,从最初的留美预备学校演变而来,以其雄厚的实力屹立于科学教研的巅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园核心精神。多年来,清华园更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近年,清华学子步入中国政坛的高层也是非常多见,相比之下,北大便有了“北大荒”的感慨。

上个世纪50年代初高校院系经历了大调整,北大成为了一所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大学,工程技术和偏重应用学科大多剥离;而清华成为一所工程技术大学,哲学和人文社科统统剥离。北大和清华学科的特点必然影响各自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所以,北大更看重认知世界方面的新思想和新见解,而清华更注重改造世界方面的新方案和新成效。任老幽默总结,北大思想解放、思路活跃、务虚能力较强,喜欢坐而论道,想法多、办法少,醒得早、起得晚。而清华则严谨务实,想法不如北大多,但办法却比北大强。另外,北大和清华对自己的评价态度也不一样,北大对自己充分自信,不在乎别人说什么,甚至北大人在外揭自己的短、批评北大也很是常见。清华却很关注别人的评价,注重内外有别,内部有不同意见,但对外声音高度一致。据说上级考察人才,北大考察“虽然......但是......"较多,而清华考察总是“不但......而且......”。两者没有好坏之分,换个角度看,北大包容性更强,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风度,各种不同意见都允许发表,各种性格不羁的人都允许存在。而在清华,校方意图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对问题的认知能形成强大的主旋律,在困难面前能万众一心,但对于不同意见和持不同意见的人,有时缺乏必要的宽容。看到这里,觉得颇有意思,或许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校风和文化,才培育和造就出了社会不同行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顶尖人才吧。不过,如此顶级的大学,必然有其共同的成功治学理念。北大和清华,本质上也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比如,两所大学都鲜明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充满崇尚真理、追求知识、珍视人才和启迪智慧等教学精神,北大的“兼容并包”与清华的“厚德载物”如出一辙,北大的“敢为人先”与清华的“自强不息”也何其相似。作为中国的顶级学府,他们彼此都把对方作为最重要的参照系,形成了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兄弟关系。任老说,清华发生事情,对于北大来说,既是“外交”,也是“内政”,大到各项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小到入冬时哪天供暖,哪天停供,北大和清华都会自动取齐,共同发声,各领风骚。

任老的笔下,特别是后面正文部分,他对人才、对领导哲学、对思潮困惑等感悟,处处可见北大、清华的格局和气质。任老倡导一种宽容、宽松、宽厚的心态和思想,大到世界文明文化、中国思想文化,小到校园文化、组织文化、领导力文化和处世之道,任老始终主张胸怀宽广、豁达大度,不要被掌声牵着走,更不要被骂声所牵制。他首先认为,在社会多元意识形态中,必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应当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密切适应,具有先进性和普适性,否则社会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但同时,他也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多”,而不在于“一”,正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构成了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精髓,也正是以“和”为中心,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而每个人,更应当适应多元思想文化的激荡。与此,看待社会或是组织现象,特别看待一些新生事物,更是要持宽容的态度,不要习惯苛求责备。任何事务的创新都有两种结果,正确或是错误,成功或是失败,我们要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新生和发展,尤其面对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和形形色色的新生,要学会看发展、看变化、看长远,而不是去争论眼前的是非对错。

啰啰嗦嗦叨叨半天,却发现还是无法总结出任老的精髓思想,只把任老笔下的北大和清华,这两个遥不可及、殿堂般的校园走了一遍。惭愧搁笔,继续捧书,待完全吸收后再修正读书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任彦申)